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第1篇
1.建设架构目标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以学校优势特色专业会计专业为核心引领,着力于各专业数字教学资源初期的开发和建设,资源库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建构逻辑。其中,“一体化设计”是前提,资源库建设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结合专业特点和信息化特征,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统筹资源建设、平台设计以及共建共享机制的构建,形成整体系统的顶层设计;“结构化课程”是重点,资源库的标准化课程要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覆盖专业核心课程、展现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成果、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满足网络学习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需要;“颗粒化资源”是基础,库内资源的最小单元须是独立的知识点或完整的表现素材,单体结构完整、属性标注全面,方便用户检索、学习和组课。
2.应用及效益目标
首先,本项目通过优化资源结构、完善已有资源、补充新鲜资源、丰富资源类型、共建共享资源,本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形成以会计专业群的教师、学生为教学资源库的直接使用者,同时以社会学习者为潜在用户群,面向财经类专业,为众多社会用户提供独立完整的学习资源,满足他们对相关培训及终身学习的需求。
其次,项目资源加强了顶层设计,提高了建设标准,通过协调企业、行业等多方专业人员的参与,项目建设的先进性是符合“十四五规划”发展的时代特点,与时俱进的理念覆盖了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基础课程的学习;支持了中职院校及技能型本科院校学生的相关课程的学习,更好地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使资源建设效率最大化。
最后,本项目通过对构架的建设以及学习者身份的细分,最终可形成年使用量至少达到20000人次的目标,支撑着学院未来3年以上的线上资源,同时为构建学习型社会,达成终身学习理念做出高职院校应有的贡献。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第2篇
Li Ming;Zhang Dongming;Lv Cuihua
(Facult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Kunming Metallurgy College,Kunming 650033,China)
摘要: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测绘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与开发,探讨了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标与建设思路。对测绘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实现技术路线与方法进行了研究。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haring teaching resources storehouse is the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of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bining with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resources librar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pecialt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targe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library and the construction ideas, and studies the technical route and the method.
关键词:高职院校 测绘工程技术专业 教学资源库 网络信息技术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teaching resources storehouse;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0引言
2010年教育部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启动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当年有数控技术等11个专业开展了资源库建设工作。其建设目标是:建设代表国家水平、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志性、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并推广使用,带动全国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整体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1]。教学资库的建设工作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集成各优质教学资源,搭建一个开放式、集成化的教学资源网络为教师教学、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服务。
我国的测绘类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在2010年共有204个专业点,其中全国有120所高职院校开办测绘工程技术专业[2]。因而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测绘工程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势在必行。在2011年教育部教高司函[2010]275号文提出了开展“测绘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遴选工作,在国家层面正式启动了第一个测绘类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
1建设目标
采用先进网络技术和资源集成开发技术,体现测绘工程技术发展方向,实现学校、区域间的优质资源共享,为全国高职高专测绘工程技术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建设与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训练与自主考核、企业进行技术培训、校企联合进行技术研发等方面提供无障碍的支持,开发和建设一个能代表国家水平、反映现代测绘工程技术应用水准、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志性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为测绘高等职业教育和测绘职业培训提供现代化、远程化、系统化、实时化的“教学解决方案”。
2建设思路
坚持“以用户需求为根本,整体顶层设计为引领,先进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优势互补兼顾区域和行业的团队组成为基础”的建设理念,以可扩展性、共享性、便捷性和高可靠性为原则,采用数字化、信息化等技术为手段,以网络信息化为载体,为开展“四类教学”――高职测绘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中职测绘毕业生在岗接受继续教育、社会化测绘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教学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教学开发现代化、远程化、系统化、实时化的“网络化教学解决方案”,构建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测绘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管理和学习平台。
教学资源的形成基于“技术与方法先进、服务生产实际、适合专业教学、有利于教学质量提升、有利于学生就业”的原则,联合不同区域和具有不同行业背景并举办测绘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和测绘、工程建设、国土资源管理等企业,共同开展调研、规划建设框架,共同制定资源建设标准和评价指标,建设测绘工程技术专业的标准、课程、素材等教学资源,采集相关院校和典型企业的特色优质资源,逐步形成先进实用、开放通用、标准化的测绘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指导资源平台、技术交流资源平台、实训管理资源平台、就业指导资源平台及培训指导资源平台。资源建设时,一方面针对测绘工程技术专业的基本就业与服务面向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的普适性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结合测绘工程技术在不同行业特殊性要求,增加专业方向应用教学内容模块,构建普适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测绘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整体资源方案。
结合测绘工程技术专业强调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的专业特点以先进的虚拟仿真技术为支撑,开发虚拟测绘仪器操作系统、仿真测绘工程作业环境、虚拟测绘项目作业流程,让每个学习者都能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操作训练,为部份高职院校解决先进测绘设备缺乏的问题。
3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实现
3.1 系统框架构建通过对高职高专测绘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和教学实施过程进行调研,测绘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面向的用户包括:教师、学生、企业和社会学习者。为满足上述用户不同应用需求,共享型测绘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以五层架构进行设计,即用户目标、测绘职业技能标准、教学与学习解决方案、学习指导和教学资源,如图1所示。
为了满足教师教学、在校学生学习、企业培训和社会学习者自我学习的需求,实现测绘工程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以教学设计为引导,建设专业级教学资源、课程级教学资源、素材级教学资源。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第3篇
社会效益
服务社会培养
=20000
辐射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
定性(不断提高)
资源使用率
》=95
资源先进性
>=90
资源创新性
满意度
在校生满意度
≥96
教师满意度
≥97
社会满意度
≥95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第4篇
摘要:为了提高高职教学资源的真实性、标准化和生产性,分析了“校企互动”建设教学资源的必要性,结合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对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思路、建设内容进行详细探讨,并在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实践,大大提高了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内涵和共享服务能力。
关键词:校企互动;软件技术;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建设方案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随着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推进,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网站、精品资源课网站和特色专业展示网站都相继建成,教学资源库平台也层出不穷,但多数网站资源共享性差、学习性不高,多为建设成效的展示平台,不能够作为共享、共建、共用的信息化平台来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为此,高职院校应该探索新的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形式,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地处苏州太仓,以“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著称,并获得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该院的软件技术专业率先总结校企合作经验,针对专业内容需求,探索一种“校企互动”教学资源库的信息化建设方案,以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师生和兄弟院校共享需要。本文主要来讨论一下校企互动的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建设方案。
1 “校企互动”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
过去教学资源库多数是学校单方建设和管理,教学资源缺乏真实性、行业标准和规范化,教学资源的工学结合特色不明显,多数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除了课件、教学资料和项目外,其它典型的资源缺乏,只是换汤不换药的案例型资源,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和通用性不够,原因是企业资源没有真正被嵌入,企业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资源建设和管理中,因此,构建一个校企互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平台是解决教学资源缺陷的最有效地途径,校企互动模式下进行教学资源更新和共享,多方动态更新和丰富教学资源,真正实现教学资源的多方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满足精品资源共享的要求。
2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建设思路
校企互动构建教学资源库平台,校企互动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校企互动更新教学资源,校企互动在线指导网络学习,校企互动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和共享。
构建多层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平台
使用中大型综合网络系统开发技术,构架基于多层的网络化教学资源库平台,设置学校和企业两级系统管理用户,为后期教学资源内容建设和管理服务[1]。
建设教学资源平台框架模型和内容模块
根据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技术特点、行业规范和标准、师生现状进行教学资源库平台的框架设计、内容模块划分和版面设计,实现层次化的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模型,为后期一站式的教学资源建设、更新和管理奠定基础。
建立校企互动的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机制
校企研讨和约定,共同建立校企互动的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机制,作为约束校企双方主动做好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明确各自职责和任务,激发企业建设教学资源库的热情。
校企互动建设和管理教学资源库平台
校企在线互动建设教学资源库,及时改进和更新教学资源库,定时提供学生在线资源下载和学习服务,共同管理好自身职责范围内的模块内容,相互促进的管理好整个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2]。
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建设和共享实现
探索校企联盟、校际合作的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本着贡献资源、共享资源的原则,校企、校际共建、共享平台资源,形成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共享联盟。
3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平台建设
目标
围绕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依据软件服务外包行业标准和规范,建成校企互动、校际合作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实现教学资源标准化、真实化的建设、管理和共享,面向广大师生,服务高职软件技术教学,提供及时、真实、标准、完善、规范的教学资源[3]。
4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平台建设
内容
以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的软件技术专业为例,探讨一下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内容。
分类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资源
根据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整合技术流程和规范,划分课程模块,可以将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分成后台数据库技术、基础编码技术与规范、网络版系统设计与编程技术、手机软件开发技术、软件测试技术几个内容模块,每个模块分成课件、视频、微课、教材、项目资源、优秀成果、基本课程资源和标准等。
在线设计多层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
使用C#或是JAVA高级编程和开发技术,构建面向对象的多层系统架构,将各课程模块、内容模块进行在线版面设计和流程界定,采取统一化的管理模式和智能化操作流程进行系统功能划分和设计,并完成功能编码与性能测试,为后期教学内容建设提供傻瓜式无码操作服务。
校企互动建设专业教学资源
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建立校企互动建设教学资源的工作机制,校企互动构建教学资源库平台资源,尤其实现企业远程控制下的教学资源建设和更新服务。企业可以修善教学资源、更新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库平台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企业的仿真体验平台[4]。
专业教学资源平台的共享和共建
教学资源不仅是校企互动建设,更重要的是共享,而共享主要面向不同学校的师生,为了更好的共享资源,就要有更丰富的资源,因此,校际可以结成联盟,参与共享教学资源的学校也要及时上传分享自己的特色资源,形成一种共建、共享的教学资源校际联盟建设平台。
5 总结
教学资源的真实性、标准化、岗位规范化,都要求教学资源企业元素增加,必须采取校企互动的教学资源建设方式,调动企业愿意参与教学资源建设的积极性,研究了校企互动教学资源建设思路和内容,在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实践证明了其有效性,教学资源共享是落脚点,而校际合作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将是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1] 葛建中.关于高职院校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若干思考[J].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2010,(11):99-102.
[2] 杨正校.基于ITSS的高职软件技术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J].苏州市职业大学,2013(1):63-65.
[3] 李洛,古凌岚,汪清明.“三阶段技能递进式”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12-15.
[4] 孙丹东.建设高职院校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探析[J].教育论坛,2011(01):96-97.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第5篇
一、建设思路
按照教育部关于资源库建设的“优化教学资源、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增强服务能力”的指导思想,基于课程改革、方便使用者自学、辅教辅学、兼顾社会学习者学习的建设目的和定位,确定了“系统设计、统筹规划、沟通协作、改革创新”的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路。
二、资源架构
确定了机制资源库三层框架结构:系统化设计一一形成以行业标准、专业标准、人才需求状况、岗位能力分析、课程体系等为核心内容的专业建设方案;结构化布局一一将传统课程体系重构为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6门专业主要课程资源;碎片化开发一一整合企业资源、网络资源、学校资源,形成课程、教学、职业资格、社会服务7个特色资源包(见左表)。
三、建设历程
2013年5月,承德工业学校牵头完成了职业教育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的申报与开发团队的组建工作,于2013年7月获得教育部正式立项,成为由中职学校主持的全国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第三批建设项目之一,随之项目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1.启动阶段
2013年10月,召开了机制教学资源库建设首次项目推进会,与全体参建单位签订了项目建设合作协议书。成立了项目建设组织机构,确定了各子项目组的组长及成员,明确了工作职责和要求。制订了《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工作职责及组织与运行管理办法》《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建立资源库建设交流平台,确立定期交流研讨机制,进行了机制资源库顶层设计。
2.全面建设阶段
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为机制资源库全面建设阶段。本阶段组织召开了六次工作推动会议,并通过网络视频和QQ群平台进行研讨交流,使项目建设工作得以有序、有效、如期推进,先后完成了专业建设调研、课程体系构建、技术规范制定、课程资源开发、企业资源引入、社会资源采集、专业课程组建、资源打包整合等各项建设任务。为保障各项任务如期完成,制订了详尽的工作推进计划,实行阶段汇报制度,并在网上及时工作进度信息,公示建设成果,实现资源成果共享;运用科学评价措施,合理使用建设资金,激励参研人员,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3.推广使用阶段
2014年7月,进入资源库推广使用阶段,开始资源上传、入库集成、课程组建、网站搭建、推广宣传、资源应用等工作。将资源库建设阶段开发的所有资源整理归类,按照元数据标注资源索引,及时上传到职业教育数字化中心平台,根据平台建设要求对碎片化资源进行集成,资源库建设进入了调试和试运行阶段。为保证资源库的推广使用效果,2015年5月召开专项会议,具体部署资源库推广使用工作,以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同时要求参建校率先使用、广为宣传,辐射周边区域。
四、建设成果
根据项目建设方案要求,在两年的建设期内,通过对产业、行业、企业、多层次、多角度的数据调研,完成了机械制造专业建设方案的顶层设计。在此基础上,系统设计了资源库的整体结构、专业课程体系及其课程方案,整合该专业12门传统学科课程,重构开发为5门一体化课程和1门项目课程、3门社会培训课程。体现碎片化资源开发理念,以素材为基础,以知识点、技能点为脉络,以积件为组合形式,整合企业资源、网络资源、学校资源,开发资源总量达31300多个,其中线上线下试题22000多道,保证了资源的足够冗余和结构搭建上的便利,为一体化课程的组建和门户网站教学资源包的呈现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五、建设特色
1.资源组织体系脉络清晰
按照资源库建设顶层设计的“1367”整体框架结构,以学习者为中心,针对专业对应岗位(群)的知识、技能要求,重构资源体系。从素材出发,以积件形式,搭建学习情境(学习任务)模块,组建一体化课程,形成四个不同层次的资源呈现形式。9370个素材、846个积件、6门专业核心课程、3门职业培训课程、7个专业资源包,辅之以企业案例、技能鉴定、职业素养、虚拟工厂等特色资源,在门户网站上综合呈现,使资源库的组织体系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逻辑系统科学合理。
2.专业课程体系系统科学
根据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要求,项目组对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背景、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和全国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与发展现状进行了充分的调研,选择北京、河北、山东、福建、陕西、浙江等14个省市,采集企业样本124个,调研成果及其结论已全面呈现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中。根据企业岗位实际需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共性特c,兼顾个性特色,并参照相关的国家、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制订突出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标准与课程方案。
以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为设计指南,紧密关联专业课程与岗位实际工作项目,融入国家颁布的钳加工、车工、数控车加工专业教学计划的规定内容,科学界定专业课程之间的边界,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认知规律,梳通专业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间的能力支撑关系,完整系统地呈现了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3.教学资源体系兼容实用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第6篇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resource of teaching resources library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teacher, student and cooperative enterprise. Enterprise solution must come from the whole enterprise solution, conform to reality of schools. Its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must be the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resource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mplete construction scheme on constructing target, idea, scheme, step of enterprise resource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he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of project, providing useful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library enterprise resource.
关键词: 教学资源库企业资源;建设目标;建设方案;建设步骤
Key words: enterprise resource of teaching resource library;construction goal;construction scheme;construction steps
0 引言
我院数控设备维护专业教研室的专兼职教师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数控设备维护专业教学资源库企业资源子项目建设,从项目申报,提出建设思路和方案,落实任务,历时三年,基本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等待评估验收。
1 项目建设目标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增强服务区域和行业的能力为目标。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加快校企合作体制改革步伐,紧跟教育教学改革和行业技术发展,持续提升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及社会服务能力。
构建区域行业信息平台,引领专业发展方向 广泛收集区域内外行业相关信息、发展规划等,分析当地产业行业、人才需求和专业开设等情况。实时修整适合本地区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标准、课程体系等基础资料,创建、规整实训条件,引领和带动全国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
建成企业解决方案资源,持续提升服务能力 调研数控系统生产企业、数控设备生产企业和应用企业,选取典型的数控设备应用案例、维修案例和提炼数控设备设计、制造、维护案例,进行企业解决方案资源建设和相应的企业培训学习资源建设。为在岗人员技能培训、中职毕业生在岗继续教育、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提供优质的开放资源,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快捷的支持服务平台。
2 项目建设思路
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组建多元建设团队 依托“校企合作委员会”,组建多元的专业化建设子团队,成员主要包括行业或企业专家、校内外专业带头人、校内一线教师、企业一线技术工人。为项目顺利开展提供充分的人力资源保障。
面向各类学习者,项目式设计企业解决方案 以需求为导向,面向数控设备生产企业、数控设备应用企业以及社会学习者,项目式设计企业解决方案资源建设项目的结构和功能;实行学生、教师、企业人员等各类人员的资源利用的成组与个性化管理,建设教学可用、实践可用、技术可用的优质资源,以满足专业教学及其各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要。
落实保障体系,促进资源库持续发展 建立资源建设组织管理机构与体系,实施项目责任人负责制,落实项目责任,明确近期任务与远期任务,实行目标管理。同时紧跟行业发展与教育发展,在学校企业不断收集资源库用户新的需求及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改进,持续建设企业解决方案案例,并及时更新上网。
3 项目建设方案
专业级资源建设 应用高职教育理念,结合区域、行业经济特点,建设涵盖专业调研资源、专业建设方案资源、专业解读资源等内容的专业级资源,建成专业调研资源,专业建设资源,专业解读资源,以供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专业开设与建设参考需要。
素材级资源建设 以需求为导向,以实用、好用为原则,自主开发建成文本类素材资源、图片类素材资源、动画类资源、视频类资源、课件资源等。如表1所示,以供不同用户二次开发或学习使用。
企业解决方案资源建设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分解的职业能力与就业岗位要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企业典型案例进行企业解决方案建设如表2所示。
企业培训学习资源建设 面向不同用户需求,兼顾专业建设需要,收集、整理专业所需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各类学习资源12个;建设企业典型案例解决方案培训课程3门。建设培训课程2套,企业案例、标准类资源、产品技术类资源多个,如表3所示,以满足企业培训需要。
4 建设步骤
按照“前期准备”搭建队伍、落实任务;“中期建设”三个阶段分步实施;“后期应用”必须考虑不同用户需求。同时兼顾项目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确保资源库的持续更新。(表4)
5 项目应用
建立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政合作工作运行机制、互惠共赢动力机制、沟通交流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机制,促进深度合作。①校际推广。强化资源推广力度,力争在川、陕、甘片区相关高职院校推广使用。包括前期宣传培训、应用试点及推广普及等力争在五年内达成目标。②校企推广。在数控系统制造企业、数控设备制造及数控设备使用企业积极推广应用,包括用户培训、试点应用及逐步推广。
6 特色创新
①基于先进教育理念,架构全新的专业资源体系。紧紧围绕高职院校师生、企业员工及社会其他人员等不同学习对象的“共性”与“个性”需求,基于先进教育理念,为用户提供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员工培训、继续教育所需资源与快捷的服务。②整合多方优势资源,构建系统化生态支撑体系。聚集行业、企业多方优势;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确定各方责任与任务,推动各方的深入合作;依托网络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虚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合力持续建设系统化、可视化的专业资源,惠及各方,助推各方长效合作,持续建设,形成资源库持续、快速建设的长效机制。③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可视化虚拟现实环境。综合应用动画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多途径开发典型动画、典型图片等培训资源,实现抽象内容形象化,搭建集学习、实训于一体,克服传统教学资源的时空局限性,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与效率,降低教学成本。
7 结论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永恒的主题,让企业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推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逐步实施。在探索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同时,需要有完善的法律规章的支持,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与义务,推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红兵,李移伦.探索如何基于企业素材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J].电子世界,2012(14).
[2]关于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0]129号).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第7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电气自动化;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引言
之所以需要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一方面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对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有已经积极意义。换一种说法而言,建设一个专门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经过程,其也能够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 高职教育建设电气自动化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
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一个专门的教学资源库,其建设的过程中并不简单[1]。一个专业完善的教学资源库,不仅能够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同时还能够提供给高职教师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学生与教师通过这个共享性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能够获取到整个社会相关领域、相关专业企业以及相关院校的优质的教学资源,从而建立了一个高职专业交流与服务的平台,能够提供给教师与学生关于技能培训与鉴定、社会服务与科教研成果、相关专业信息等多种功能。
另外,建设一个共享型的专业教学资源库还有利于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这个平台相互参考、相互借鉴,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2]。同时,资源库的建设还能够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多种模式的展开,利用企业的资源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为企业输送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最终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双赢的局面。资源库的建设还有利于帮助高职院校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方面得到优化,也能够使得整个教学环境得到优化,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就变得十分必要。
2. 高职教育建设电气自动化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具体措施
确定高职教育建设电气自动化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原则
在建设一个完善的高职电气自动化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之前,需要遵循一下几个原则:第一,必须具备丰富多样、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第二,需要具备一个高质高效的检索方式,方便教学资源的搜索;第三,具备一个合理、完整的系统结构;第四,需要建设一个符合电气自动化理论与实践技能培养特点的内容结构;第五,资源库需要具备多种共享型模式。在遵循了以上原则之后再进行资源库的建设,能有保证资源库建设具有正确的方向和作用。
确定高职教育建设电气自动化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具体内容
(1)专业中心。从专业中心的角度而言,专业中心包含了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市场、企业调研报告,以及对电气自动化岗位的分析以及整个教学进度、人才培养方案等各种内容。之所以建设专业中心,是希望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角度去调研和观察相关企业与高职院校,分析其教学的特点,分析当下企业中需要的职业技能,从而对市场有一个精准的了解,这样一来高职院校就能够确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我国输送更多的应用型、高技能型人才。具体的建设内容包括对电子自动化专业的相关介绍以及培养的方向、生源情况、就业情况等。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市场以及相关企业的调研报告包含了关于目前市场中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规格、工作岗位所需职能等。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包含了具体的招生对象与学制、具体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师资条件等[3]。
(2)课程资源。通过课程标准的形式,建立一个完善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要求等。从高效的课程建设构建一个高质的课程资源。首先,在建设课程资源方面,需要结合日常的工作场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外还需要充分与职业技能结合,将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包含其中[4]。同时建立一个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实现院校与院校之间的多媒体资源的共享,在自身具有的课程资源方面同时借鉴相关院校的课程资源,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率。
(3)培训认证中心。这一内容的建设本文主要从技能大赛与培训两个方面进行。通过利用职业技能大赛一方面促进学生的学习,加强其实践技能、动手技能,另一方面还能够推动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最终达到一个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局面。技能大赛的内容可以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进行,理论知识的技能大赛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巩固其基础,技能大赛主要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训资源库目的是以岗位培训为目标,为学生提供一个将来更好就业以及技能提升的一个平台。整个培训资源库中包含了对专业能力的测评、具体的培训方案以及测试系统。首先对需要参加培训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测评,这样就能提供一个有效的培训方案,提供给学生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最后在利用测试系统检验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的一个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关于电气自动化实践实训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在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对电气自动化实践实训共享平台的建设是其中的重点。该平台基本的结构主要由仪器设备管理、服务流程处理、实验教学与课件服务系统、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系统等组成。利用高职院校现有的仪器设备,首先能够实现高效资源的社会共享,接着对高校实训基地的管理体制进行完善,保证能够有一个以共享为目的的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同时建立一个保证高效实训基地贡献刚运行的制度,推动资源的共享。
关于电气自动化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首先从教学模式方面,可以采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方式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另外高职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实现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网络信息资源库当中主要包含关于电气自动化的多媒体素材、多媒体课件、校园视频资源、讲授型网络课程库等。其中的网络课程资源包含了各种电子书籍、期刊以及数据库等,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