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研学活动 第1篇
三小时的征程里,师生们沿着既定路线稳步前行。和煦的春风掠过广袤的田野,金黄的油菜花海随风起伏,与学子们此起彼伏的嘹亮歌声、铿锵口号交织成动人的乐章。队伍中,有人脚底磨出水泡却依然目光坚定;有人默默接过同伴的行囊,以行动诠释同窗之谊。这十多公里的跋涉,不仅丈量着大地的长度,更丈量着青春的韧性与集体的温度。正如一位同学在终点时的感悟:“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轻松的前行,而是在双腿沉重时,依然选择迈出下一步的勇气。”
徒步研学活动 第2篇
队会结束后,由学校培养的_红领巾讲解员_带领师生参观华东野战军纪念馆。孩子们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讲述华东野战军组建、孟良崮战役的细节、沂蒙六姐妹的故事,将书本中的历史转化为鲜活的精神养分。展柜中的军号、泛黄的家书,配合着多媒体场景还原,让参观者仿佛置身烽火岁月。_听到小讲解员说‘这是_元帅用过的马灯’,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沂蒙精神的密码。_一名家长感慨道。
返程途中,队员们手持研学任务卡,认真记录所见所感。学校负责人表示,这场融合徒步挑战、仪式教育与实景课堂的研学,旨在通过_行走的思政课_,让红色基因融入成长记忆。当夕阳为14公里的足迹镀上金边,少年们带回的不仅是研学的收获,更是一颗被沂蒙精神点亮的心。(郑自辉)
徒步研学活动 第3篇
下午二时,远足队伍踏上归途。此时的脚步虽略显疲惫,却比出发时更显沉稳有力。三小时的返程路,学子们也不再如出发时那般喧闹,取而代之的是沉淀后的静思。有人望着天边的云霞出神,似乎在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有人轻声交流着途中的见闻,言语间尽是收获的喜悦。当夕阳西下,各班陆续返校,一场关于坚持、友谊与成长的思考,正在每个人心中悄然展开。
下午五时许,远足队伍踏着夕阳余晖步入教学楼。此时的校园,青春的气息与沉淀的思考交织在一起。二十五公里的征程在脚下完结,却在每个人心中种下了成长的种子。在随后各班开启的充满哲思的“小结会”中,师生们尽情交换着途中的感悟。那些共同经历的疲惫与坚持,那些相互扶持的温暖瞬间,此刻都化作了最珍贵的青春记忆。
这场没有试卷却充满考验的远足研学活动,在年轻的生命里刻下了永恒的成长印记。二十五公里的征程,是学子们用双脚书写的独特答卷——他们在春风中践行“敦品、力学、大气、卓越”的校训精神,在历史与自然的对话里深植家国情怀。那些深深浅浅的脚印,不仅印在春日田野的泥土上,更镌刻在青春成长的年轮里。这堂行走的“思政课”,终将在岁月长河中证明:最深刻的教育,往往发生在没有围墙的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