髙效课堂研讨交流活动 第1篇
一、概述生命化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
生命化教育,简单来说,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以独立的个体存在于教学活动中,而且每一个个体都个性独特、独具生命力,加之教育活动是为教师“教”、学生“学”所服务的,教授知识和培养思维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展现了教育活动对生命的尊重。换言之,生命化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教育基点,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遵循生命的特点、发展规律、成长环境等内容,旨在引导生命朝向全面、和谐、多元、自由、丰富的方向发展。
应该注意的问题是,生命化教育不只是以生命为内容的教育,也不是一种单纯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它贯彻于整个教育活动始终,我们需要正视生命的价值,在教学活动中全力阐释教育的内涵,展现生命最根本、最鲜明、最本真的美。
二、构建基于生命化教育理念下高中高效政治课堂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置身于节奏快、更新快、发展快的现代社会,我们必须摒除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建立新的思想观念,同时,也间接地要求教育界必须与时俱进,寻找出新的教育理念,推动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传统教育弊端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在现实教学活动中,还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未能尊重学生的生命发展等现象。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强劲脚步,愈来愈多的新型教育理念逐渐被应用于高中政治课堂中,生命化教育理念作为众多教育理念之一就应运而生,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教育自身的呼唤和发展的必然。该理念一经提出,就受到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和重视。作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政治学科,构建基于生命化教育理念下的高中高效政治课堂就显得十分必要。
三、构建基于生命化教育理念下高中高效政治课堂的措施
1.健全课堂管理机制,为政治课堂构建提供机制保障
如果要加快生命化教育理念与高中政治课堂的融合,那么教育理念的渗透不应仅限于指导课堂教学,还应该应用于师生关系的培养问题上,从而在拉近师生关系的基础上,使得教师能够与学生无障碍交流,并健全课堂管理机制。同时,课堂管理机制健全之后,教师需要切实利用管理机制的建立价值,辅之以一些有效考核制度、评价制度,从而保证课堂上的学习能够高效、高质,学生和教师的生命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构建起高中高效的政治课堂。
2.强化教师品德素质,为政治课堂构建提供前提基础
教师的品德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生命化教育理念能否正常引导课堂的构建,因此,在高中高效课堂的构建中,应该注重强化教师的品德素质。比如,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观念,逐步将学生推向课堂主体的位置,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师需要放低姿态与学生交流,改变督导者和命令者的身份,尊重学生并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同时,教师需要采取差异教学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宽容学生犯的错误……总的来说,教师需要提高个人的品德素质水平,真正在教学中展现生命化的教育内涵。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政治课堂构建提供动力支撑
高中生虽然不及小学生那般热爱模仿教师行为,但他们的动作行为和为人处世态度,还是会在潜意识中模仿教师,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到自己对学生的影响,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随着生命化教育理念的纵深发展,加之高中政治这门课程学习内容的特殊性,政治课程的教育需要从注重经验层面转向注重理论的层面。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注重各种研究问题的落实;学校也需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诸如培训在职教师、招聘素质水平高的教师、开展各项专题活动等,为政治课堂构建提供动力支撑。
4.详尽解读教材内容,为政治课堂构建提供教学保证
生命化教学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不能只是灌输给学生知识,还应进行综合素质的教育。由于高中政治课内容充满了人文关怀,高中政治教师就要着重挖掘教材内容,使得我们的课堂反射出浓浓的生命气息。为此,教师在课前应该周到细致地研究教材,明确此节内容的重点、难点,确立基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而且还需要设计一个全面的教学流程,帮助自己掌握好教学节奏。教师尤其要提前设计好学习活动,突出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生命力。例如,在讲述货币、投资理财等有关内容的理解上,教师可以依据现实生活的经验,启迪学生思维,把枯燥无味的高中政治课堂变成生动活泼,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场所。通过将生命化教育理念的精髓渗透在普通的教学过程中,从而为政治课堂构建提供教学保证。
总的来说,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笔者通过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巧妙地渗透生命化教育理念的相关内容标准,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课堂上享受着学习的喜悦,体味着生命的真谛。
参考文献:
[1]何嵩,张瑜.生命化教育视域下的教学策略转变[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07).
髙效课堂研讨交流活动 第2篇
20xx年4月26日甘卫云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来到了连山加田加炳学校开展教学交流研讨活动。
在这次教研活动主要是首先听取我们工作室成员黄小玲老师和加田加炳学校的邓泽渊老师的上《角的认识》两节同构异构课。两位教师的课各有特点。透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正所谓教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听遍有一遍的心得。
通过这次听课、评课、研讨的教研活动,收益良多。
一、“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资料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能够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这种“异构”必然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差距。
二、更新观念,优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同课异构,对于听课者来说,透过就同一资料开课,所以更有可比性,对教材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倾听着两位教师精心准备的课,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这次的教研活动十分有好处,给我们教师注入了—份新鲜的血液,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益处。
髙效课堂研讨交流活动 第3篇
今天下午我们在区教研主任王晓艳的精心领导和安排下享受了一场《数学线上课堂常态课教学研讨》的盛宴。
首先,在陈延飞老师为大家带来的常态课《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中,我感受到她课前备课准备的非常充足,细节上,课前口算都有精心的准备,既是上一节课的复习,又衔接新授课的内容,学生课前准备了上课用的教具小棒,陈延飞老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把握的非常精准,用数字和实物相结合,学生在操作小棒的过程中体会数相加的关系.线上教学,精彩互动,和学生的互动亲切和蔼,紧凑有序,整节课的目标,逻辑非常清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及时引导,调整教学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在线学习积极性.在线课堂,有仪式感。老师学生都开了摄像头,学生穿戴整齐,隔着屏幕营造了满满的课堂氛围,充分运用了“地点动力”。课后表扬,手持电子奖状拍照,又一次有了线下发奖状的现场感。
接着,在九小王春惠老师为大家带来的常态课《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中,她抛出问题引领学生复习上节学习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并且采用“数形结合”学生直观理解分数的意义,,她在关键环节连续追问,促进学生思考。上课中她采用举手功能,群内数字回复,语音回复,上传图片等多种方式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的注意力时刻保持集中,多种方式进行进行课堂提问:随机点名,小组点名,学号点名,举手点名等。定时器训练学生速度。
再次,在益民小学的袁平老师为大家带来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比较大小》中,她课前先放小音乐,又采用动画视频吸引学生眼球,上有爱线上课,评价语言鼓励有爱。课后请学生做小老师巩固练习所学内容,采用钉钉小号实时观察学生上课状态,。
最后,王xx主任给我们做了会议总结,并且对下步的工作方向,重点做出详细部署,线上我们要熟悉平台功能,多种方式互动,优化课堂模式,优化课堂教学,优化作业设计,优化评价反馈。做到“”三讲,三不讲”。做好线上线下衔接,摸清学情,查漏补缺,制订计划,上好复习课。
本次培训,我既收获了各种上课小妙招,又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