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实施方案 第1篇
建立完善抢险救灾分级响应机制,强化属地应急救灾主体责任。对达到上海市或浦东新区启动响应级别的自然灾害,我镇同时启动相应指挥部机制,各部门按灾种承担救灾组织指挥职能,根据预案具体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和救助工作(牵头单位:党政办(应急办);主要配合单位:社建办、规建办、城运办、经发办、河道办、城运中心(应急管理中心)、经发中心、城建中心(三林房办))。
对未达到上海市或浦东新区启动响应级别的自然灾害,由我镇视具体受灾情况启动相应响应级别和预案(责任单位:城运中心(应急管理中心),河道办)。
自然灾害实施方案 第2篇
县行政区域。
在全县开展应急综合调查任务的组织实施,建设调查成果数据库,形成县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应急版块综合调查数据成果。实现摸清全县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减灾能力,客观认识全县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各级政府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自然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开展公共服务设施、非煤矿山和危化品企业等承灾体调查、历史灾害灾情调查、综合减灾能力调查、重点隐患数据集成。其中,重点隐患基础数据集成工作按照_普查办的统一部署,因地制宜组织实施。具体任务见下表:
任务名称
任务描述
技术规范
承灾体调查
公共服务设施调查
针对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公共文化场所、体育场馆、旅游景区、星级饭店、宗教活动场所、大型超市/百货店/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等9类调查对象和县域基础指标统计表、乡(镇)基础指标统计表两项基础统计表,基于各类公共服务系统建立的统计管理系统平台,补充和更新这些公共服务机构的非结构属性信息,查清其地理位置、基本概况、人员情况、功能与服务情况、应急保障能力等信息
《公共服务设施调查技术规范》
危险化学品企业、非煤矿山等重点企业调查
危险化学品企业调查
更新调查危险化学品企业基础信息,补充调查地理空间分布、设防水平、灾害防御能力、应急保障能力等灾害属性信息。范围:包括处于化工园县内的所有危险化学品企业及所在园区相关情况,以及未处于化工园区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含加油加气加氢站)
《危险化学品自然灾害承灾体调查技术规范》
非煤矿山调查
(1)开展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尾矿库的基础信息、自然灾害(地震灾害、水旱(洪涝)灾害、地质灾害)设防情况、防灾减灾能力等信息调查。
(2)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水旱、地质灾害有关成果数据,开展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尾矿库自然灾害设防达标与致灾危险性评估。范围:包括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尾矿库。其中已关闭的金属非金属矿山、已销号的尾矿库不列入此次调查范围
《非煤矿山自然灾害承灾体调查技术规范》、《非煤矿山自然灾害危险性与隐患评估技术规范》
历史灾害灾情调查
历史年度自然灾害灾情调查
调查1978年至2020年发生的年度自然灾害情况。包括:地震灾害、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风雹灾害、低温冷冻灾害、雪灾、干旱灾害、洪涝灾害、森林火灾。
《历史年度自然灾害灾情调查技术规范》
重大历史自然灾害调查(市级负责调查)
调查1949年至2020年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包括:重大地震灾害、重大洪涝灾害、重大森林火灾。
《重大历史自然灾害调查技术规范》
综合减灾能力调查
政府减灾能力调查
调查县级政府的灾害管理能力、行业专业队伍、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应急避难场所、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和灾害工程防治能力等
《政府综合减灾能力调查技术规范》
企业与社会组织减灾能力调查
调查县级政府的大型企业救援装备、社会组织减灾能力等
《企业与社会组织减灾能力调查技术规范》
乡镇与社区减灾能力调查
调查县内所有镇(街道)和社区(行政村)的减灾能力
《乡镇与社区减灾能力调查技术规范》
家庭减灾能力调查
调查县内抽样家庭及自愿参与调查的家庭基本信息、灾害认知能力、灾害自救互救能力等
《家庭减灾能力调查技术规范》
重点隐患调查
重点隐患基础数据集成
(1)集成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洪水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致灾危险性调查及评估数据
(2)集成承灾体隐患调查与评估数据,包括农村住宅、城市住宅、大中小学校舍、医疗卫生设施、商业中心、社会服务保障设施、市政桥梁、市政供水设施(供水厂站)、公路设施、非煤矿山设施、水库(水电站)大坝、水闸工程、堤防工程、蓄滞洪区等承灾体隐患调查与评估数据
(3)针对科技、规资、气象、水利、林业、住建、城市管理等各部门汇交的基础数据,开展图层及属性指标数据标准化,形成多灾种多承灾体重点隐患综合集成数据库
《自然灾害重点隐患综合评估基础数据集成技术规范》
进度检查与技术指导
协助市应急局开展县内技术交流和指导,定期汇报工作进展
按照“市级统筹、区县实施”的模式组织推进。由市应急局统筹,具体由县应急局负责本地区组织实施,辅以第三方技术团队支撑。
1. 调查阶段(2021年7月—2021年10月)
完成县应急综合调查和数据汇总工作。由县应急局组织实施,市应急局统一派驻技术团队支撑。
2. 评估与区划阶段(2021年10月—2021年12月)
完成县综合风险评估区划工作。具体由市普查办会同市级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县普查办及相关部门配合。
责任单位
县应急局
编制本县普查实施方案。
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落实本县应急综合调查工作任务。
组织开展本级宣传培训、指导各镇(街道)开展宣传培训。
完成本辖区公共服务设施、危化品企业和非煤矿山重点企业、综合减灾能力等3类调查对象清查,形成调查对象清单。
组织开展本辖区公共服务设施、危化品企业和非煤矿山重点企业等承灾体,历史灾害灾情,综合减灾能力调查,完成本级重点隐患数据基础集成。
负责本辖区应急综合调查数据成果质量核查、审核汇集和上报,形成区县级普查成果。
完成各阶段普查工作总结。
县人武、_、教育、卫生健康、民政、文化旅游、民族宗教、商务、统计、住房城乡建设、市场监管、经济信息、科技、规划自然资源、气象、水利、林业、交通、城市管理、农业农村、统计、档案馆、党史研究室、交通运输执法支队、红十字会、消防、国资监管中心、银保监、发展改革、人防等相关部门和单位,以及全县各镇街
积极配合公共服务设施、危化品企业和非煤矿山重点企业等承灾体调查,历史灾害灾情、综合减灾能力调查与评估,重点隐患分区分类分级综合评估等工作。
工作成果主要包括公共服务设施、危化品企业和非煤矿山重点企业等承灾体调查,历史灾害灾情、综合减灾能力调查与评估,重点隐患分区分类分级综合评估等任务形成的各类普查数据成果、图件成果和文字报告成果等。详见“附件3”中县应急管理局相关内容。
县应急综合调查形成成果如下表: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数据成果
承灾体调查
县公共服务设施单体(及行政单元)调查数据
数据集
县公共服务设施单体(及行政单元)空间信息图层
数据库
县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企业承灾体调查数据
数据集
县未处于化工园区的危险化学品企业以及加油加气站危险化学品承灾体调查数据
数据集
县非煤矿山自然灾害承灾体调查数据
数据集
历史灾害灾情调查
县不同空间范围的1978—2020年逐年自然灾害主要灾情指标数据
数据集
县1949—2020年重大地震灾害事件、重大洪涝灾害事件的灾害数据(含致灾因子数据和本县灾情数据)
数据集
综合减灾能力调查
县综合减灾能力调查数据及空间信息图层
数据库
县多灾种多承灾体重点隐患综合集成数据
数据库
文字报告成果
县公共服务设施调查工作报告和成果分析报告
文字报告
县危险化学品企业调查工作报告和成果分析报告
文字报告
县级、企业级两级非煤矿山自然灾害设防达标与致灾危险性评估工作报告
文字报告
县历史灾害灾情调查工作报告
文字报告
县综合减灾能力调查工作报告
文字报告
县应急综合调查进度检查与技术指导报告
文字报告
自然灾害实施方案 第3篇
(一)普查范围
(1)普查对象
普查对象包括与自然灾害相关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各村、重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部分居民等。
(2)普查时空范围
三岔镇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范围为全镇。具体按照“在地统计”的原则开展各项普查任务。
根据调查内容分类确定普查时段(时点),致灾因子调查依据不同灾害类型特点,调查收集30年(1990~2020年)以上长时间连续序列的数据资料,相关信息更新至2020年12月31日。承灾体和综合减灾能力调查、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年度时段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近三年时段为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结束时点为2020年12月31日。历史灾害调查时段主要为1978年至2020年,包括年度灾害调查和灾害事件调查,其中重大灾害事件调查时段为1949年至2020年。
(二)普查内容
(1)主要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
地震灾害。开展全镇断层活动性鉴定,调查与汇集已开展相关工作成果,建立全镇范围的地震活动断层、场地地震地质条件基础数据库,编制镇级1:5万活动断层分布图。
地质灾害。开展全镇地质灾害遥感普查、中高易发区1:5万、1:1万及更大比例尺的地质灾害调查和精细化的调(勘)查工作,获取地质灾害点空间分布、基本灾害特征信息、稳定性(易发性)现状、孕灾地质背景条件属性等信息,建设县地质灾害普查数据库。编制镇级1:5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图系。
气象灾害。以村为基本单元,开展全镇主要气象灾害的特征调查和致灾因子、孕灾要素分析,针对主要气象灾害引发的人口死亡、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坏等影响,全面获取我镇主要气象灾害的致灾因子信息、孕灾环境信息和特定承灾体致灾阈值,评估主要气象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等级,建立主要气象灾害县危险性基础数据库。编制镇 1:5 万主要气象灾害危险性区划等专业图件。
自然灾害实施方案 第4篇
在县普查领导小组统筹领导下,县普查办充分整合各方资源,配强人员队伍,统筹做好本县的普查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把握进度、质量要求,确保全县普查工作有序推进。各行业牵头部门根据职责人工和任务要求,按照“条块结合”工作架构组织开展本行业领域普查工作。要充分发挥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和居委会作用,广泛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普查工作。
负责督导本级各行业领域既有信息资源共享、普查数据汇集、审核等工作;负责配合市级评估区划技术组,完成本县综合评估区划编制工作。技术统筹具体工作,由市普查办派驻县普查办技术团队负责支撑。
按照国家及市级统一安排部署,普查工作经费以地方保障为主,县财政部门要根据政策标准,将普查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时落实到位,保障普查工作需求。
附件:1.巫溪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任务总表
2.巫溪县各行业领域普查工作任务量
3.巫溪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清单
4.技术规范目录清单调查技术规范清单目录(37项)
5.巫溪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联络表
附件1
巫溪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任务总表
普查任务
(牵头单位)
配合单位
任务内容
地震灾害
(县科技局)
县应急局
公共基础设施承灾体、次生事故重点隐患调查数据及相关成果。
县规划自然资源局
遥感数据收集(注:依确定的技术方案,提供具体数量的数据)。
县住房城乡
房屋承灾体、重点隐患调查相关成果及数据。
县城市管理局
市政设施承灾体调查相关成果及数据。
县交通局
交通设施承灾体、重点隐患调查相关成果及数据。
气象灾害
(县气象局)
县应急局
1.分镇街逐年逐月气象灾害损失资料。
2.分镇街危化品场所(加油站、加气站、油库,气库、化工厂,化学品仓库、炸药库,烟花爆竹仓库、液化气储配站)、矿山数量及经纬度。
3.分镇街综合防灾减灾基础能力资料(包括救援队伍、救援设备等)。
4.分镇街应急避难场所、应急物资仓库数量及经纬度。
5.县、镇街、村(社区)行政边界信息。
6.镇街每次冰雹灾害过程损坏大棚数量、每次冰雹灾害过程林业受灾面积、每次冰雹灾害过程车辆损失。
县规划自然
资源局
1.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包括经纬度、受威胁人口及建筑物数量等)。
2.镇街土地利用数据等(含建筑用地、林地、农业用地、植被覆盖)。
3.镇街逐年城市用地比例。
4.全市1×1km高程数据。
气象灾害
(县气象局)
县住房城乡
1.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信息。
2.县超高层建筑物数量。
3.县城市内涝隐患点数量及地址信息。
县城市管理局
1.市政设施基本信息。
2.县城市公园数量及经纬度。
县交通局
1.重庆市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农村公路、桥梁设施基础数据。
2.铁路基础数据。
3.易受气象灾害影响高速公路路段信息。
县水利局
1.水文(水位)站基本信息、流域边界和面积、山洪沟边界。
2.河道和水库基本信息以及警戒水位、保证水位、历史最低水位、不同重现期(5年、10年、30年、50年、100年)对应的水位、历史最大流量及出现时间、雨—洪关系。
3.雨、旱情监测站点信息及相关观测数据。
县林业局
1.分镇街林地、草地、水域、林草的面积以及覆盖率和森林的面积以及覆盖率等基本信息。
2.逐年历史森林火灾资料(包括发生时间、经纬度、过火面积、经济损失等)。
3.镇街每次冰雹灾害过程林业受灾面积。
县_
年—2020年全县当年年末总人口、当年地区生产总值GDP、三大农作物(玉米、小麦、水稻)播种面积、产量和单产数据。
2.全县人口数据以及不同年龄段(14岁以下、14岁至65岁、65岁以上)人口数据。
年—2020年分区县GDP数据。
县经济信息委
全县气站数量及经纬度。
县教委
全县各镇街学校数量及经纬度。镇街通信基站数量。
气象灾害
(县气象局)
县民政局
1.镇街、村社居委会数量及经纬度。
—2020年分灾种受灾人口、死亡失踪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农作物绝收面积、房屋倒塌损毁数据、直接经济损失。
县农业农村委
1.各镇街粮经作物分布地理基础数据(包括水稻、玉米、油菜、柑橘等)。
2.各镇街逐年粮经作物产量数据。
3.镇街逐年农业大棚面积、逐年农业面积。
4.镇街每次冰雹灾害过程农业受灾面积。
县商务委
1.全县油库、加油站数量及经纬度。
县文化旅游委
1.各级旅游景区数量及经纬度。
2.全县逐年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景区安全事故信息。
县卫生健康委
1.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及经纬度。(分区县和乡镇用电量)
2.人均医疗床位数。
县交通局
逐年水上交通事故资料。
县水利局
水文(水位)站基本信息。
县消防
救援大队
逐年火灾数据。
水旱灾害
(县水利局)
县应急局
1.灾害资料信息。
2.防洪标准下油库等分布情况。
县规划自然
资源局
1.防洪标准下规划布局。
2.防洪标准下耕地等分布情况。
县住房城乡
防洪标准下房屋建设情况。
县城市管理局
防洪标准下市政设施分布情况。
县交通局
防洪标准下交通设施建设情况。
水旱灾害
(县水利局)
县气象局
降雨分析计算成果。
县_
防洪标准下人口分布情况。
县教委
防洪标准下学校分布情况。
县经济信息委
防洪标准下工况企业分布情况。
县委_部
防洪标准下寺庙等分布情况。
县民政局
防洪标准下福利院等分布情况。
县生态环境局
防洪标准下排污口等分布情况。
县卫生健康委
防洪标准下医疗卫生机构分布情况。
县发展改革委
防洪标准下能源工程分布情况。
县国资监管中心
防洪标准下金融业分布情况。
县水利局
水文资料。
县档案馆
历史洪灾资料。
县为党史研究室
历史洪灾资料。
森林火灾(县林业局)
县住房城乡
林区房屋调查。
县交通局
林区道路信息调查。
县水利局
全县江河水库信息调查。
县气象局
历史气象信息调查。
县_
最新人口普查数据(第七次),包括以乡镇/街道为单元的人口总数、女性人口数、家庭总户数、0—4岁人口数、5—14岁人口数、60岁(含)以上人口数、65岁(含)及以上人口数”。
以镇(街道)为单元的GDP数据。
县经济信息委
林区工业厂房。
县文化旅游委
林区旅游景区。
房屋设施
(县住房城乡建委)
县规划自然
资源局
具有合法权属登记的房屋建筑信息(包括住宅类和非住宅类)。
房屋设施
(县住房城乡建委)
县教委
学校。
县经济信息委
工业厂房。
县委_部
宗教活动场所。
县民政局
福利院、养老院等。
县商务委
商业建筑等。
县文化旅游委
公共文化场所、旅游景区、星级饭店、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馆。
县卫生健康委
医疗卫生机构。
市政设施
(县城市管理局)
县规划自然
资源局
市政设施规划资料信息。
县住房城乡
市政设施建设资料信息。
县住房城乡建委、县商务委、县交通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城建公司
市政设施建设资料信息。
柏杨街道、宁河街道
城市道路管护资料信息。
渝宁公司
供水管网和供水厂站设施资料信息。
公路水路设施(县交通局)
县规划自然
资源局
公路水路周边地质灾害隐患数据。
县气象局
历史气象灾害信息调查。
县应急局
历史灾害灾情数据。
县科技局
历史灾害灾情数据。
地质灾害
(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县_
1.全县人口分布数据;(建议以脆弱性分等级分类表提供)。
2.全县生产总值分布数据(分区县提供)。
县住房城乡
房屋承灾体数据。
地质灾害
(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县城市管理局
市政设施承灾体数据。
县交通局
公路、水路、铁路等交通设施承灾体数据。
县气象局
(建议以雨量站数据为基础,分区县提供)
1.全县雨量站月平均累计降雨量(2016—2020年)等值线图。
2.全县雨量站10年一遇、20年一遇、50年一遇、100年一遇等最大降雨量等值线分布图。
县发展改革委
油气线路分布数据。
县水利局
输水线路分布数据。
县经济信息委
通讯线路分布数据。
应急综合调查(县应急局)
县规划自然
资源局
1.政府灾害管理能力。
2.救灾物资储备库。
3.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防治区划;编制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图、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编制技术报告。
县住房城乡
1.政府灾害管理能力。
2.房屋承灾体风险评估与区划。
县城市管理局
1.市政设施承灾体调查。
县交通局
1.政府灾害管理能力。
2.交通设施承灾体风险评估与区划。
县水利局
1.灾害资料信息。
2.政府灾害管理能力。
3.救灾物资储备库。
4.水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县林业局
1.灾害资料信息:火场总面积、受灾森林面积。
2.政府灾害管理能力。
3.救灾物资储备库。
4.森林火灾评估与区划,县级1:5万森林可燃物类型及载量分布图;县级1:5万野外火源分布图。森林火灾危险性调查与评估报告。
5.编制森林火灾重点隐患分布图、编制森林火灾重点隐患分布图。
应急综合调查(县应急局)
县科技局
1.灾害资料信息。
2.政府灾害管理能力。
3.地震专业救援队伍与装备。
4.救灾物资储备库。
5.地震灾害风险区划与防治区划。
县气象局
1.灾害资料信息。
2.政府灾害管理能力。
3.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县_
基础指标统计:1978年—2020年分区县当年年末总人口、当年地区生产总值GDP、三大农作物(玉米、小麦、水稻)播种面积。
县教委
学校。
县委_部
宗教活动场所。
县民政局
1.提供住宿社会服务机构。
2.灾害灾情数据:1978—2020年分灾种受灾人口、死亡失踪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农作物绝收面积、房屋倒塌损毁数据、直接经济损失。
县生态环境局
1.负责民用核设施、核利用技术单位重点隐患排查。
2.配合市局完成重点隐患排查和相关风险评估工作。
县商务委
大型超市、百货店、亿元以上交易市场。
县文化旅游委
公共文化场所、旅游景区、星级饭店,体育场馆。
县卫生健康委
医疗卫生机构。
县银保监组
保险和再保险企业综合减灾资源(能力)。
县交通局
海事救援队伍与装备。
县档案馆
灾害资料信息。
县委党史
研究室
灾害资料信息。
县红十字会
社会应急力量综合减灾资源。
县消防救援大队
综合性、政府专职和企业专职消防救援队伍与装备。
附件2
巫溪县各行业领域普查工作任务量
行业领域
普查任务
森林火灾
森林资源数据整合处理(林地面积/公顷)
可燃物调查
标准地
大样地
核查标准地
核查大样地
房屋建筑
城镇房屋
农村房屋
交通设施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国省道通车里程
农村公路通车里程
6133
大桥数量
主要港口和地区性重要港口中内河千吨级及以上泊位
三级及以上内河航道
三级及以上内河航道上通航建筑物(船闸、升船机)
三级及以上内河航道上交通行业管辖的航运枢纽
市政设施
市政桥梁数量
市政道路数量
供水管线
供水厂
公共服务设施
172
医疗卫生机构
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
公共文化场所
旅游景区
星级饭店
体育场馆
宗教活动场所
大型超市、百货店和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
县域基础指标统计表
乡(镇)基础指标统计表
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企业
加油加气加氢站
非煤矿山
露天矿山
历史灾害调查
历史年度自然灾害调查
综合减灾能力
政府减灾能力
政府灾害管理能力
政府专职和企事业专职消防队伍与装备
森林消防队伍与装备
海事救援队伍与装备
救灾物资储备库(点)
应急避难场所
181
企业及社会组织减灾能力
大型企业救援装备
社会组织减灾能力
综合减灾能力
乡镇与社区减灾能力
乡镇(街道)减灾能力
社区(行政村)减灾能力
329
家庭减灾能力(抽样)
备注:1.以上未含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任务量。
2.以上为初步收集数据,具体以各部门实际任务量数据为准。
巫溪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清单
来源部门
形式要求
成果类型
任务名称
成果名称
县科技局
地震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
1个重点区县地震活动断层数据库和活动断层填图
数据库成果、图件成果
全县1:25万地震构造图
全县1:25万地震危险性图
市内立项的重要活动断层研究课题成果数据,覆盖5个地区的代表性地震安评工作获得的活断层探测成果数据,全市800个工程地质勘察钻孔资料。
数据成果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全县1:25万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图
数据库成果、图件成果
县规划自然资源局
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
全县地质灾害隐患识别数据
数据成果
地质灾害及孕灾环境调查
全县地质灾害隐患调查数据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县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图
图件成果
县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报告
文字报告成果
县气象局
气象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
县8种气象灾害(暴雨、干旱、高温、低温、大风、冰雹、雪灾、雷电)风险要素调查数据
数据成果
县8种气象灾害(暴雨、干旱、高温、低温、大风、冰雹、雪灾、雷电)致灾孕灾要素分布与危险性评估图谱及图谱数据库
图件成果、数据库成果
县8种气象灾害(暴雨、干旱、高温、低温、大风、冰雹、雪灾、雷电)风险普查技术方案
技术规范成果
县气象局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县8种气象灾害(暴雨、干旱、高温、低温、大风、冰雹、雪灾、雷电)风险评估与区划图谱及图谱数据库
图件成果、数据库成果
县8种气象灾害(暴雨、干旱、高温、低温、大风、冰雹、雪灾、雷电)风险评估与区划类技术方案
技术规范成果
各灾种、各级风险评估报告;数据成果、图件成果、风险评估报告等各类成果分析报告
文字报告成果
普查过程中各个阶段、各专题及综合类工作和技术总结报告
文字报告成果
县水利局
水旱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
全县暴雨频率图、洪水频率图(选做)
图件成果
主要江河控制断面洪水特征值表
数据成果
县干旱灾害危险性调查数据集
县干旱灾害致灾调查报告
文字报告成果
洪水灾害隐患调查与评估
县洪水灾害隐患调查数据集
数据成果
县洪水灾害隐患调查报告
文字报告成果
水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山丘区中小河流洪水淹没范围图(面积200—3000km2以上河流)
图件成果
全县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图、干旱灾害防治区划图
全县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编制报告
文字报告成果
全县干旱灾害风险区划报告、干旱灾害防治区划报告
普查过程中各个阶段、各专题及综合类工作和技术总结报告
文字报告成果
县林业局
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要素调查与评估
县林业局
森林和草原火灾危险性调查与评估
原始外业调查记录数据;
县森林可燃物调查数据库;
数据成果、数据库成果
县1:5万森林可燃物类型及载量(属性)分布图;
县1:5万林区野外火源分布图;
图件成果
县森林和草原火灾危险性调查与评估分析报告
文字报告成果
森林和草原火灾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
森林和草原火灾重要承灾体调查
森林和草原火灾承灾体数据库
数据成果
图件成果
森林和草原历史火灾调查
森林和草原火灾事件专项调查数据库(1987年以来全县年度森林和草原火灾统计数据、森林和草原火灾档案数据和重特大森林和草原火灾的案例数据)
数据成果
图件成果
文字报告成果
森林和草原火灾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
县森林和草原火灾综合减灾能力调查与评估数据库
数据成果
县1:5万森林和草原火灾综合减灾资源要素空间分布图;
图件成果
文字报告成果
县林业局
森林和草原火灾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
原始外业调查记录数据;
县森林和草原火灾重点隐患调查成果数据库。
数据成果
县1:5万森林火灾重点隐患等级分布图。
图件成果
县森林和草原火灾重点隐患调查报告
文字报告成果
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评估与区划
县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评估数据库;
县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区划数据库;
县森林和草原火灾防治区划数据库
数据成果
县1:5万森林和草原火灾综合隐患空间分布图;
县1:5万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等级分布图;
县1:5万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区划分布图;
县1:5万森林和草原火灾防治区划分布图。
图件成果
县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评估与区划分析报告
文字报告成果
质检核查与成果汇集
文字报告成果
县住房城乡建委
房屋建筑承灾体调查
县房屋建筑承灾体调查数据集
数据成果
县房屋建筑承灾体调查成果分布图
图件成果
县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房屋建筑调查工作实施方案
文字报告成果
全县集房屋建筑要素信息为一体的调查成果数据库
数据库成果
县交通局
公路承灾体调查
公路设施属性信息数据库、自然灾害风险点信息数据库
数据库成果
公路设施属性信息图、自然灾害风险点信息图
图件成果
水路承灾体调查
水路承灾体属性信息数据库、自然灾害风险点信息数据库
数据库成果
水路承灾体属性信息图、自然灾害风险点信息图
图件成果
县城市管理局
市政设施承灾体调查
县市政设施承灾体调查数据集
数据成果
县市政设施承灾体调查数据台账
数据成果
县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调查实施方案、工作报告
文字报告成果
县应急局
公共服务设施调查
县公共服务设施调查数据集
数据成果
县公共服务系统调查工作报告和成果分析报告
文字报告成果
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企业调查
县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两类企业承灾体调查数据集;
县未处于化工园区的危险化学品企业以及加油加气加氢站承灾体调查数据;
数据成果
全县化工园区分布图;县、企业两级非煤矿山自然灾害致灾危险性分级图
图件成果
县、企业两级非煤矿山自然灾害设防达标与致灾危险性评估工作报告
文字报告成果
历史灾害灾情调查与评估
县不同空间范围的1978—2020年逐年自然灾害主要灾情指标数据集
数据成果
县1949—2020年重大地震灾害事件、重大洪涝灾害事件、重大森林火灾事件的灾害数据集(含致灾因子数据和分县灾情数据)
县不同空间范围的1978—2020年逐年每十万人受灾人口、每十万人死亡人口、多年可比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数据集
县历史年度自然灾害灾情评估报告
文字报告成果
县自然灾害次生非煤矿山事故危险源调查数据集
图件成果
县历史年度自然灾害灾情评估专题图、县级历史年度自然灾害灾情专题图
县应急局
综合减灾能力调查与评估
县政府管理能力数据集(管理和专家队伍、规划、预案、资金投入等);
县政府防灾减灾专业队伍调查数据集(地震、危化/油气、航空护林站、矿山/隧道行业救援);
县级政府防灾减灾专业队伍调查数据集(综合消防、森林消防);
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调查数据集;
县级应急避难场所调查数据集;
县级监测预警监测监测站点调查数据集(地质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
县级工程防治能力调查数据集(地质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
数据成果
县级企业减灾能力数据集;
县级社会组织减灾能力数据集;
县镇(街道)减灾能力调查数据集;
县社区(行政村)减灾能力调查数据集;
县家庭减灾能力抽样调查数据集;
县级政府减灾能力评估结果数据;
企业与社会组织减灾能力评估结果数据;
各镇(街道)、社区(行政村)减灾能力评估结果数据;
抽样家庭减灾能力评估结果数据;
县级单元综合减灾能力评估结果数据;
县级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镇街、社区和抽样家庭减灾能力评估结果图,综合减灾能力评估结果图;
县级层面各镇街单元镇(街道)减灾能力评估图、各社区(镇村)减灾能力评估结果图;
图件成果
县级区域减灾能力评估报告
文字报告成果
县应急局
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
县级自然灾害重点隐患综合评估基础数据库
数据库成果
县级自然灾害致灾隐患分区分类分级评估结果数据集
数据成果
县级自然灾害区域承灾体综合隐患分类分区结果数据集
县级自然灾害致灾隐患分区分类分级评估专题成果图
图件成果
县级区域承灾体隐患综合评估成果清单图
县级多灾种致灾隐患综合评估报告
文字报告成果
县级区域承灾体综合隐患分类分区评估
工作总结
县级技术总结报告、各类专题报告
文字报告成果
县普查办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
县级综合风险数据库(县级经济综合风险以县为基本评估单元);
数据库成果
县级1:5万或1:10万的人口、经济、农作物、房屋、公路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等级分布图
图件成果
区县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报告
文字报告成果
综合风险区划和综合防治区划
县级1:25万人口、经济、农作物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划数据库;
县级1:25万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数据库;
数据库成果
县级人口、经济、农作物综合风险区划图;
县级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
图件成果
县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划报告;
县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防治区划报告;
文字报告成果
质检核查、汇交与共享
区普查任务质检报告
技术报告
区普查成果汇集清单及具体成果内容
数据成果、文字报告成果、图件成果
附件4
技术规范目录清单调查技术规范清单目录(37项)
技术规范名称
行业领域
地震—01
《县级1:50000活动断层分布图编制技术规范》
地震灾害
地震—02
《1:250 000地震构造图编制》指南
地震—03
《全国1:100万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技术规范》
气象—01
《暴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
气象灾害
气象—02
《冰雹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
气象—03
《大风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
气象—04
《低温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
气象—05
《干旱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
气象—06
《高温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
气象—07
《雷电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
气象—08
《雪灾调查与风险评估》
自然资源—01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1:50000)》
地质灾害
水利—01
《暴雨频率图编制技术要求》
水旱灾害
水利—02
《中小流域洪水频率图编制技术要求》
水利—03
《洪水灾害隐患调查技术要求》
水利—04
《山丘区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编制技术要求》
水利—05
《干旱灾害风险调查评估与区划编制技术要求》
林草—01
《森林可燃物标准地调查技术规程》
森林草原
林草—02
《森林可燃物大样地调查技术规程》
林草—03
《森林和草原野外火源调查技术规程》
林草—04
《草原可燃物样地调查技术规程》
林草—05
《历史森林和草原火灾调查技术规程》
林草—06
《森林和草原火灾减灾能力调查技术规程》
市政—01
《市政设施承灾体普查技术导则》
市政设施
住建—01
《城镇房屋建筑调查技术导则》
房屋建筑
住建—02
《农村房屋建筑调查技术导则》
交通—01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承灾体公路普查技术指南》
交通设施
交通—02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承灾体水路普查技术指南》
应急—01
《公共服务设施调查技术规范》
应急综合
应急—02
《非煤矿山自然灾害承灾体调查技术规范》
应急—03
《危险化学品自然灾害承灾体调查技术规范》
应急—04
《历史年度自然灾害灾情调查技术规范》
应急—05
《重大历史自然灾害调查技术规范》
应急—06
《政府减灾能力调查技术规范》
应急—07
《企业与社会组织减灾能力调查技术规范》
应急—08
《乡镇与社区减灾能力调查技术规范》
应急—09
《家庭减灾能力调查技术规范》
评估区划技术规范清单目录(38项)
技术规范名称
地震—01
《地震危险性图编制规范》
地震灾害
地震—02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及数据规范》
地震—03
《建(构)筑物地震灾害隐患等级评定方法》
气象—01
《全国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暴雨》
气象灾害
气象—02
《全国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冰雹》
气象—03
《全国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大风》
气象—04
《全国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低温》
气象—05
《全国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干旱》
气象—06
《全国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高温》
气象—07
《全国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雷电》
气象—08
《全国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雪灾》
自然资源—01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1:50000)》
地质灾害
水利—01
《洪水风险区划及防治区划编制技术要求》
水旱灾害
水利—02
《干旱灾害风险调查评估与区划编制技术要求》
林草—01
《森林和草原火灾危险性评估技术规程》
森林草原
林草—02
《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评估技术规程》
林草—03
《森林和草原火灾重点隐患评估技术规程》
应急—01
《非煤矿山自然灾害危险性与隐患评估技术规范》
应急综合
应急—02
《历史年度自然灾害灾情评估技术规范》
应急—03
《自然灾害重点隐患综合评估基础数据集成技术规范》
应急—04
《多灾种致灾隐患综合评估技术规范》
应急—05
《自然灾害承灾体隐患分类分区技术规范》
应急—06
《自然灾害重点隐患综合评估成果地图编制与制图技术规范》
应急—07
《自然灾害房屋综合风险评估类技术规范》
应急—08
《自然灾害公路综合风险评估类技术规范》
应急09
《自然灾害经济综合风险评估类技术规范》
应急—10
《自然灾害农作物综合风险评估类技术规范》
应急—11
《自然灾害人口综合风险评估类技术规范》
应急—12
《政府减灾能力评估技术规范》
应急—13
《企业与社会应急减灾能力评估技术规范》
应急—14
《基层与家庭减灾能力评估技术规范》
应急—15
《综合减灾能力评估技术规范》
应急—16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人口、经济、农作物)区划技术规范》
应急—17
《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技术规范》
应急—18
《评估指标权重制定技术规范》
应急—19
《普查工作底图技术规范》
应急—20
《调查对象分类与编码规范》
应急—21
《行业与综合评估数据汇交技术规范》
附件5
巫溪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联络表
科室或职务
联系方式
牵头部门
县普查办
(县应急局)
副局长
电话:13708398599
张东远
综合二科
电话:18223752393
吴在松
综合二科
电话:17300276057
县科技局
综合科
电话:13896049627
县规划自然资源局
晏茂膑
地质环境监测站
电话:15823720335
县气象局
冯朝晖
气象台
电话:15736477722
县水利局
付光琼
副局长
电话:17783218561
县林业局
钟菊花
安全科
电话:13452764000
县住房城乡建委
周以红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电话:13709448528
县交通局
石兴刚
安全法制科
电话:15826399688
县城市管理局
范洪俊
安全督查科
电话:18223883676
配合部门
县发展改革委
副主任
电话:13609448605
县委_部
刘 诚
办公室
电话:13896279345
县财政局
预算科
电话:51522619
县教委
姚虎城
法治安全科
电话:13594726828
县经济信息委
袁双江
应急科
电话:18323538881
县民政局
社会福利科
电话:51515965
县生态环境局
王晓辉
应急办
电话:17783716757
县农业农村委
周克友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电话:15223799812
县商务委
安全生产科
电话:17365255058
县文化旅游委
黄春梅
执法支队工作人员
电话:18883732303
县卫生健康委
靳小虎
应急办
电话:18290210312
县市场_
梁巨香
网信科
电话:15978924813
县_
刘洪枚
农村科
电话:17782206058
自然灾害实施方案 第5篇
县行政区域。根据调查内容分类确定普查时段(时点),森林和草原火灾危险性调查,收集30年以上长时间连续序列的数据资料,相关信息更新至2020年12月31日。承灾体和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年度时段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近三年时段为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时点为2020年12月31日。历史灾害调查时段主要为1987年至2020年,包括年度灾害调查和灾害事件调查。
通过组织开展全县森林火灾风险普查,摸清全县森林火灾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全县森林火灾风险水平,为各级政府有效开展森林火灾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切实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森林和火灾风险信息及科学决策依据。
开展县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要素调查、重点隐患调查等。具体任务见下表:
任务名称
任务描述
技术规范
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要素调查
森林和草原火灾
危险性调查
针对森林和草原火灾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开展全市森林和草原可燃物调查野外火源调查、气象条件调查(1990年—2020年)
《森林和草原野外火源调查技术规程》《森林可燃物标准地调查技术规程》《森林可燃物大样地调查技术规程》
森林和草原火灾重点隐患调查
森林和草原火灾重要承灾体调查
针对森林和草原火灾承灾体及其暴露度和脆弱性,通过信息共享和数据整合方式,全面获取县森林资源、草原资源、生态环境、林区产业、林区居民人口及房屋建筑、基础设施等重要承灾体信息
《森林和草原火灾重点隐患评估技术规程》
森林历史火灾调查
通过信息共享和数据整合方式,获取1990年—2020年以来县森林和草原火灾历史数据,包括年度森林和草原火灾统计数据、森林和草原火灾档案及重特大森林和草原火灾的案例数据
《历史森林和草原
火灾调查技术规程》
森林火灾综合减灾能力调查
通过信息共享和数据整合方式,获取县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和森林经营主体、林区经营主体用于森林火灾防灾减灾救灾的各种资源
《森林和草原火灾减灾能力调查技术规程》
进度检查与技术指导
协助市林业局开展县内技术交流和指导,定期汇报工作进展
按照“市级统筹、区县参与”的模式组织推进。市林业局负责总体统筹谋划以及可燃物调查、评估区划及质检核查、数据汇总提交的组织实施,县林业局配合市林业局完成森林和草原可燃物调查、野外火源调查、承载体调查、重点火灾隐患调查。完成本县历史灾害调查、综合减灾能力调查、气象信息获取、火灾隐患风险评估、各类数据的调查采集和上报等各项工作。
1.调查阶段(2021年8月—12月)
完成县森林可燃物样地调查和数据汇总工作。
2.评估区划阶段(2022年1月—2022年6月)
完成县森林火灾评估区划工作。
责任单位
县林业局
配合市级部门完成森林可燃物调查、野外火源调查、承载体调查、重点火灾隐患调查。
完成巫溪县承载体调查、综合减灾能力调查。
完成巫溪县气象信息获取、火灾隐患风险评估、各类数据的调查采集和上报等各项工作。
完成县级的质检核查工作。
工作成果主要包括森林火灾风险要素调查、重点隐患调查等任务形成的各类普查数据成果、图件成果、文字报告成果和数据库成果等。详见“附件3”中县林业局相关内容。
县森林火灾调查形成成果如下表: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数据成果
县森林可燃物外业调查数据
数据集
县森林野外火源数据
数据集
图件成果
县1:5万森林可燃物类型及载量(属性)分布图
县1:5万林区野外火源分布图
县1:5万森林火灾重点隐患分布图
县1:5万森林火灾重点隐患等级分布图
县1:5万森林火灾风险分布图
县1:5万森林火灾风险区划分布图
县1:5万森林火灾防治区划分布图
文字报告成果
县森林火灾危险性调查报告
文字报告
县森林火灾调查进度检查与技术指导报告
文字报告
自然灾害实施方案 第6篇
普查空间范围:巫溪县行政区划全域,包括所辖的30个乡镇、2个街道,共32个乡镇(街道)。实地调查以乡镇、街道为单元。
普查时间范围:气象灾害致灾因子调查收集1978—2020年连续的数据资料,相关信息更新至2020年12月31日。
通过开展气象灾害普查,摸清全县气象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全面客观认识我县气象灾害风险水平,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预报预警和管理能力,为有效开展气象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开展气象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等。具体任务见下表:
任务名称
任务描述
技术规范
气象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
气象灾害致灾调查
开展区气象灾害的特征调查和致灾孕灾要素分析,针对暴雨、干旱、高温、低温、大风、冰雹、雪灾、雷电等8种主要气象灾害引发的人口伤亡、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坏等影响,全面获取区主要气象灾害的致灾因子信息、特定承灾体致灾阈值
《暴雨灾害调查与
风险评估技术规范》、《暴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大风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规范》、《低温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干旱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规范》、《高温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规范》、《雷电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规范》、《雪灾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气象灾害致灾危险性评估
评估主要气象灾害的致灾危险性等级,建立区主要气象灾害危险性基础数据库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针对暴雨、干旱、高温、低温、大风、冰雹、雪灾、雷电等8种气象灾害,评估气象灾害影响下人口、经济产值、房屋建筑、基础设施等主要承灾体脆弱性,评估不同重现期危险性水平下区各类承灾体遭受主要气象灾害的风险水平。
《全国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暴雨》《全国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冰雹》《全国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大风》《全国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低温》《全国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干旱》《全国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高温》《全国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雷电》《全国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雪灾》
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编制各类气象灾害的风险区划
进度检查与技术指导
协助市气象局开展县内技术交流和指导,定期汇报工作进展
按照“市、区县分级实施”的模式组织推进。由市气象局、县气象局分级负责组织实施。
1.调查阶段(2021年—2022年)
完成气象灾害普查任务。
2.评估区划阶段(2021年—2022年)
完成气象灾害评估区划工作。
责任单位
县气象局
编制县级气象灾害危险性区划等专业图件(市气象局统筹)。
编制县级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市气象局统筹)。
负责本地气象灾害致灾调查和数据收集。
协助市气象局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城乡建委、县城市管理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应急局、县科技局及相关保险机构等
共享本部门牵头实施的地质、水旱、森林火灾、地震等灾害的承灾体调查、历史灾害灾情调查、减灾资源能力调查、重点隐患排查等专项工作成果。
支持配合气象灾害风险相关资料收集等工作。
工作成果主要包括气象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等任务形成的各类普查数据成果、图件成果、文字报告成果、数据库成果和技术规范成果等。详见“附件3”中县气象局相关内容。
县气象灾害调查形成成果如下表: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数据成果
县暴雨、干旱、高温、低温、大风、冰雹、雪灾、雷电等8类气象灾害的面向不同承灾体和不同重现期致灾强度的危险性评估数据
数据库
县暴雨、干旱、高温、低温、大风、冰雹、雪灾、雷电等8类气象灾害风险要素调查数据
数据集
图件成果
县1:5万或1:10万暴雨、干旱、高温、低温、大风、冰雹、雪灾、雷电等8类气象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图谱
县1:5万或1:10万暴雨、干旱、高温、低温、大风、冰雹、雪灾、雷电等8类气象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和县划图谱
文字报告成果
县各个阶段、各专题及综合类工作和技术总结报告
文字报告
自然灾害实施方案 第7篇
主要包括全县“5+3+1”9个行业牵头部门的分行业领域成果,及其汇总形成的全县综合成果。“5”是指科技、规资、气象、水利、林业,“3”是指住建、交通、城市管理,“1”是指应急。成果形式主要包括数据成果、图件成果和文字报告成果。
对全县开展地震灾害致灾调查。
考虑地震断裂带跨辖区的特点,统筹利用重庆市和县现有地震灾害相关资料,完成地震构造资料收集与补充调查工作,分析县地震活动断层和地震影响情况,为各级政府有效开展地震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切实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地震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开展地震构造资料收集与补充调查、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及防治区划资料收集等。具体任务见下表:
任务名称
任务描述
技术规范
地震构造资料收集与补充调查
利用综合原始地形资料解译、空间对地观测、地面地质地貌调查、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和槽探等技术,开展地震构造图资料收集与补充调查
《1:250000》地震构造图编制指南》、《地震危险性图编制规范》《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调查》(试点版)
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及防治区划资料收集
自然灾害实施方案 第8篇
要将自然灾害防治和防灾减灾教灾工作纳入各级党委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强化督促检查,确保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对在自然灾害防治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因玩忽职守造成损失或重大社会影响的,依法依规追究当事者责任;对在自然灾害防治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褒奖(牵头单位:镇纪委;主要配合单位:规建办)。
三林镇党政办公室2022年12月7日印发
自然灾害实施方案 第9篇
加强三林镇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建设(牵头单位:社发办;主要配合单位:党政办(应急办)、社建办)。统筹做好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推动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牵头单位:城运中心(应急管理中心);主要配合单位:社建办、经发办、各社区中心、各居村)。推动将自然灾害防治知识和防灾减灾救灾政策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内容。加强社会监督,动员全社会力量维护城市运行安全(牵头单位:党政办(应急办)、党建办、镇总工会、宣传报道中心;主要配合单位:各有关部门、各居村)。
自然灾害实施方案 第10篇
(一)总体目标
按照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部署,通过组织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客观认识我镇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切实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二)主要任务
开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风险要素全面调查和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查明区域抗灾能力,建立分类型、分区域的全镇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开展灾害风险评估,配合县级部门编制1:5万自然灾害系列风险图,修订主要灾种区划,编制综合风险区划和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具体任务如下:全面掌握主要自然灾害风险要素信息,实施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开展综合减灾能力调查与评估。
自然灾害实施方案 第11篇
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把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对自然灾害防治政策落实、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物资使用管理等的审计和监督,推动各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任务落地。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跟踪检查问效,及时沟通、科学应对、妥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推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取得实效(牵头单位:党群办、党政办(审计室)、镇纪委、财政所;主要配合单位:各有关单位)。
自然灾害实施方案 第12篇
健全自然灾害防治资金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在财政预算内安排防灾减灾救灾资金,确保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科普宣传教育、救灾物资储备、基层减灾能力建设等方面的经费投入。推进政府购买防灾减灾救灾服务,发挥灾害保险等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和社区、家庭等加大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投入力度。加强对防灾减灾救灾项目资金的统筹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保障效益(牵头单位:财政所;主要配合单位:社建办、规建办)。
自然灾害实施方案 第13篇
组长:杨涛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孙武涛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白朝平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陈显文 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副镇长
曾荣富 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张 钊 镇党委委员、下山派出所所长
邓礼林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罗光跃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邓成志 镇和谐办主任
杨 洪 市财政局下山分局局长
白宁全 下山卫生院院长
成 员:汪益财 镇党政办负责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
王 娇 镇政法委副书记兼综治办主任
王晓嫚 镇社会事务办主任
陈 玉 镇经济发展办主任
李 刚 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令狐荣坤 镇安监办负责人、科教文服务中心主任
孙 奎 镇人社服务中心主任
王文勇 镇计生协会专职副会长、卫计办负责人
周 林 镇扶贫移民工作站负责人、卫计办副主任
文 斌 镇林业站站长
张光文 镇村镇建设服务中心主任
胡 玉 镇交通运输管理所所长
贺传敬 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
王 丹 镇科教宣传文化信息服务中心负责人
张天建 下山中心学校校长
龚华奎 市水务局下山水务工作站站长
吴荣金 下山供电所所长
王 军 下山自然资源所负责人
各村(居)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安监办,白朝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令狐荣坤、王军同志为办公室副主任,负责督促、指导、协调自然灾害大普查相关工作。
三、普查时间及范围
从即日起至2020年7月底,在全镇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拉网式全面排查,做到“六个全覆盖”,即所有村镇有人员居住的地
方排查全覆盖、生产经营单位排查全覆盖、社会单位排查全覆盖、
地质灾害隐患点等灾害高风险点排查全覆盖、防灾减灾工程排查
全覆盖、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措施准备排查全覆盖。
四、普查工作内容和职责
自然灾害实施方案 第14篇
公路设施调查范围为全县范围内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
水路设施调查范围为全县范围内主要港口和地区性重要港口(其中码头泊位调查范围为内河千吨级及以上泊位)、三级及以上航道、通航建筑物、航运枢纽。
通过开展全县公路水路基础设施承灾体调查,摸清公路水路基础设施自然灾害风险底数,全面客观认识风险水平,提升管理能力,最终为非常态应急管理、常态灾害风险分析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等各项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开展县公路承灾体和水路承灾体调查。具体任务见下表:
任务名称
任务描述
技术规范
公路承灾体调查
公路承灾体信息采集
公路设施属性信息采集
采集各等级公路路基、路面、边坡及桥梁、隧道等结构物的分布、类型、数量、物理属性、空间位置数据、设防水平等基本信息。在公路养护年报等已有数据的基础上,补充完善设防等级、高边坡、深路堑及其他信息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技术指南》
公路设施自然灾害风险点(段)信息采集
采集历史发生灾害的公路点(段)现状和虽未发生灾害但存在明显灾害风险点(段)的基本情况,重点调查地质灾害和洪水灾害风险影响点(段)。地震灾害、气象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风险影响点(段),以相应灾种主管部门普查结果为主,不进行专项调查
公路承灾体数据核查
现场核查
针对数据采集结果存疑的路段和初步灾害评估风险较高的风险点(段),采取现场调查、勘察、 监测、遥感等手段进行核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并补充调查风险点(段)裂缝发展、破损情况等信息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技术指南》
水路承灾体调查
水路承灾体信息采集
水路承灾体属性信息采集
重点调查主要港口和地区性重要港口(码头泊位调查范围为内河千吨级及以上泊位)、三级及以上航道、通航建筑物、航运枢纽的空间分布、设防等级等属性信息,包括已建成和在建项目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路承灾体调查技术指南》
水路承灾体自然灾害风险点(段)信息采集
以灾种为调查对象,采集包括经纬度、重大灾害发生时间、灾害结束时间、发生频率、因灾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等主要信息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路承灾体调查技术指南》
进度检查与技术指导
协助市交通局开展县内技术交流和指导,定期汇报工作进展
按照“区县组织实施、市级统筹协调”的模式,由县交通局负责本地区组织实施,市交通局负责总体统筹协调。
调查阶段(2021年8月—12月):完成县公路水路承灾体调查和数据汇总工作。
责任单位
公路设施调查
县交通局
负责对辖县内的公路承灾体普查数据进行汇总和初步审核,保证填报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查信息采集、数据核查、风险评估、风险区划等工作,可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负责
县交通局
在公路养护年报等已有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公路灾害风险调查信息采集系统,填报公路承灾体设施属性补充信息和自然灾害风险点(段)信息。
水路设施调查
县交通局
负责组织开展辖县内所有港口、管辖航道及该航道范围内通航建筑物、航运枢纽的普查工作,搜集相关数据资料,并通过水路灾害风险调查采集系统填报。
认真开展数据校核,确保真实性和规范性。
工作成果主要包括公路、水路建筑承灾体调查任务形成的各类普查数据成果、图件成果和数据库成果等。详见“附件3”中县交通局相关内容。
县公路水路承灾体调查形成成果如下表: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数据成果
县公路设施单体调查数据
公路路线、桥梁、隧道调查成果数据库
数据库
公路崩塌、滑坡、泥石流、沉陷与塌陷、水毁灾害风险点调查成果数据库
数据库
县水路设施单体调查数据集
港口、内河航道、通航建筑物、航运枢纽调查信息表格数据集
数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