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会感言100字 推荐51句
1. 我的思想转变了。
2. 道德修养得到完善
3. 朗诵让我们更好地传承五四精神
4. 朗诵速度的转换
5. 组织经典诵读比赛,促使学生多读书,多搜集资料,了解的诗文方面的知识、名篇佳句等,学校每周评出优秀班级和个人,并给予表彰奖励。
6. 除了在指定的课堂上读,我还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们宣传诵读经典的好处,让家长督促自己的孩子多读书。还在校讯通上安排读经的作业,让孩子们时时不忘经典。
7. 每天利用校园广播系统,早操后进行“清晨经典诵读5分钟”,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午间“经典诗文欣赏一刻钟”,陶冶学生心智。
8. 决赛时的表现和反思
9. 科学安排,营造氛围。突出以“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
10. 朗诵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文学
11. 经典教人诚信豁达。
12. 孩子的语文素养提高了
13. 内容健康向上,适合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10分)。
14. 经典诵读让孩子们懂事了。
15. 口齿清楚,语音正确。(20分)。
16. 经典诵读情况
17. 朗诵赋予文字更多生命力
18. 时间要求控制在3——5分钟之内(不少于3分钟,不超过5分钟)。
19. 服装整齐(10分)。
20. 节目要以朗诵为主,可适当辅以简单的表演;以集体朗诵为主,适当变换形式,如:领诵、配乐、邀请老师参与等。
21. 学生是最大受益者。
22. 我参加朗诵比赛的经历
23. 六个中队的年级:各年级优秀奖1名、优胜奖若干。
24. 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25. 每周一节诵读课,教师认真备课,分门别类精心讲授经典诗文、加大积累容量。
26. 本学期读经时间有所调整,从以前的每课前读十分钟,改为一周读三堂课,星期一和星期五的第五节,星期三的早读课。这样改变的好处是不占用学生义务教育的时间,缺点是孩子们似乎读得不够多,而且遗忘较快,得不到及时的巩固。但即便如此,读经的效果也是相当显著的。
27. 利用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和角落,或用印制的精美诗文图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或用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加以装饰。
28. 朗诵的语速
29. 每节课,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诵,如:教读,齐读,分小组读,分男女读,抽读,领读,赛读等。孩子们尤其喜欢教读,喜欢自己当小老师,他们预先把后面未教的部分读了后,都积极来争取当老师教其他的孩子。在读经的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感受到了被别人需要的幸福,感受到了成功的体验。特别是学困生,通过读经觉得其实读书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在孩子们读的时候,我也常常跟着他们一起读。这学期,我们班把《论语》读完了,现在正在读《弟子规》。
30. 活动细则。
31. 早读前5分钟和下午上课前5分钟上,全校师生同诵经典,感受经典诗文的独特神韵。
32. 开展活动,保证实效。
33. 精神饱满,感情充沛。(20分)。
34. 朗诵大赛的评价标准。
35. 教师朗诵技巧培训总结
36. 形式活泼,力求体现班级学生整体的朗诵水平。(形式10分、整体朗诵水平30分)。
37. 举办诵诗比赛,激发热情。各校利用每周的班会活动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其内容设计丰富,有的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有的是诗句接龙,有的是你问我答,有的是对歌竞赛,有的是游戏表演。
38. 五个中队的年级:各年级优秀奖1名、优胜奖若干。
39. 课前一吟,熟读成诵。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前五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
40. 决定语速不同的各种因素
41. 科学安排,营造氛围。
42. 各年级以班级为单位参赛,各班全员参与,以四横排的队伍登台表演(也可有一些变化)。上台阶的顺序为:第一排、第四排、第三排、第二排,下台时顺序相反。
43. 朗诵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44. 各校的教室环境布置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可以开辟诗园,内容或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或是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或手抄报等。
45. 经典诵读效果
46. 利用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和角落,或用印制的精美诗文图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或用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加以装饰。
47. 结语
48. 注意问题
49. 科学评价,促进提高。
50. 四个中队的年级:各年级优秀奖1名、优胜奖若干。
51. 在班级黑板报上,都刊出一些经典诗文,并提供历史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