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游学活动方案(汇总3篇)

时间:2025-01-19 11:08:47 admin 今日美文

老年大学游学活动方案 第1篇

四川大学博物馆(1天)

四川大学博物馆始建于1914年,新馆建成于2023年,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19号,依傍风景秀丽的锦江,与望江楼公园为邻,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也是中国西南地区建立最早的博物馆,更是面向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性大学博物馆。

图片由四川大学博物馆提供

四川大学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10,000平方米,分4层,由一个基本陈列——“西南天地 云汇大川”、两个专题展——自然与艺术专题展、两个临时展厅组成。2023年四川大学博物馆上榜成都生活美学大赏•年度十大美空间;新馆常设展荣获2023年度四川省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精品奖;2024年5月四川大学博物馆获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老年大学游学活动方案 第2篇

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深入推进印江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充分依托县内红色文化、民族风情、乡村产业、绿色生态等资源,建立一批老年游学基地和游学线路,开设老年游学课程,因地制宜开展老年游学活动,推动我镇老年游学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到2022年底,我镇挂牌成立老年游学基地2个以上;2023年,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老年游学课程与路线,切实提升老年游学质量,推动全镇老年教育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老年大学游学活动方案 第3篇

一是认真筛选游学项目。黔东南州老年大学着力以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为抓手,以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为主线,筛选最具代表苗族侗族风俗的酸汤鱼、吊脚楼、刺绣、蜡染、银饰、游方、姊妹节、行歌坐月、萨玛节、芦笙节、吃新节、侗族大歌、苗族飞歌、苗年、侗年等1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游学体验项目,深受老年人喜爱。二是精心选择游学主题。黔东南州老年大学游学示范教学,巴拉河流域从凯里到雷山县有25公里,沿途有20多个苗族村寨,每年稻谷抽穗时节,大约农历6月中旬开始过吃新节,吃新节期间各村寨开展祭祀、斗牛、斗鸟、游方等节庆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巴拉河沿岸风景优美,田园风光四季迷人,苗族的民俗保存十分完整,每个村寨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民风淳朴,邻里和谐,是适宜开展老年游学的理想之地。黔东南州老年大学由教务科牵头,成立游学课题组,将巴拉河沿岸苗族的吃新节作为教研课题,提出《巴拉河稻花香之旅——去苗家过吃新节》为主题的体验苗族风情的游学方案,并在各班级广泛宣传和征集志愿者参与游学体验。课题组挑选了20名学员参与了这次游学活动。三是精心制定游学方案。课题组根据老年教育的办学宗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围绕《巴拉河稻花香之旅——去苗家过吃新节》这个游学主题,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案和流程。学员们在游学过程中,通过参观黔东南民族博物馆、听苗学专题讲座,了解黔东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历史沿革、苗族迁徙史及民风民俗,领略和学习苗族文化;通过欣赏巴拉河沿岸山水田园风光、南花村、季刀村、养朵村、郎德村等苗族传统村落的吊脚楼、风雨桥、踩鼓场等苗族建筑,游览自然美景养眼养神;通过参观体验郎德上寨老年学校并与老年学员交流,相互切磋,开展歌舞表演交流,增进友谊;通过亲身参与稻田抓鱼、学习苗族酸汤鱼烹饪方法、苗族刺绣针法、蜡染工艺,入住农家参与吃新节各项祭祀活动,体验郎德苗族文化。四是始终严明游学纪律。游学过程中,始终严守政治纪律,保证政治安全,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严守组织纪律,服从统一安排,不擅自行动。严守学习纪律,用心体验,不妄加评论。严守团队纪律,树立良好文明形象,不做有损文明的事。严守安全纪律,注意人身财产安全,不隐瞒身体健康状况。同时,为确保游学过程的安全,课题组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控和降低安全风险,全程主导游学过程,与学员签订游学承诺书,提前告知学员可能存在的风险,为学员购买出行保险,组织行前安全教育培训,强调安全事项,制定游学手册和胸牌,配置专职医务人员随行。

总之,老年游学是老年教育和旅游结合的重大创新,发展老年游学恰逢其时。我们在开展老年教育民族文化游学工作中,通过亦游亦学、学游结合的形式,让老年人走出课堂,学习优秀民族文化,作了一些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作为老年教育部门,一定要加强工作创新,要密切与旅游、文化、教育等部门合作,认真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游学科学体系,推动老年游学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为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