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案例(推荐3篇)

时间:2025-02-09 12:43:57 admin 今日美文

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案例 第1篇

在教学内容方面,除教材外, 充分利用学术论文、名家著述等资源;在教学方式方法上,除讲授、情境讨论外,还组织了辩论赛。另,着力探索“教师讲授-学生自主作业-小组同伴交流分享-教师指导”的交互式教学协同模式。全班共49人,共分为8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个性化的名字(如day day up小组、百事可乐小组、笨鸟先飞小组、尚书房小组等),课后,学生或借用微信群或面对面,交流分享。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上的这些探索,将教材内容与学术研究前沿及名师真实专业生活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与课后实践起来,拓宽了育人路径,促进了空间维度的全方位。

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案例 第2篇

《规范》课程的目标、内容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发展间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但这种联系并不会自然、必然实现。如果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效促进学生深度融入,学生很容易只是外在的、被动的听者、观者,将课程学习知识化、表层化,只知“道”不乐“道”不行“道”,将知识获得与情感认同、价值塑造割裂开来。为促进《规范》课程走进学生内心,促进学生课程学习与个人思想品德发展同向同行,本人认真领会“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对《规范》课程的意义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成为更好的自己”为旨趣,不断探索全程渗透“美知·美行·美省” (简称“三美”)活动的路径和方法。

“三美”活动强调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整体性的活动。其中,“美”是一份“努力就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信念与期待、一种“我愿意”的正向情感、一种体现于“知·行·省”过程中的积极自主状态;“知”是认知层面,是指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和对自我发展的认识;“行”是行为层面,是指促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化和个人优良品德发展的自主实践行动;“省”则是反思层面,是指学生通过对自己的认识、行为诸方面的自我审视,以便更好地“再出发”,由此形成“美知·美行·美省”的循环。

“三美”活动以知识学习、能力提升与价值塑造三位一体为教学目标,注重知识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努力将《规范》课程的知识学习和学生优良品德的发现、践行和反思结合起来,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促进学生个人品德的提升。

案例重点反映2019-2020年第一学期“三美”活动在小学教育专业小教171班中的实施概况。

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案例 第3篇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课程是面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32学时)。《规范》课程在探讨教师劳动特点和职业道德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范畴、原则,梳理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发展历史,阐释规范的时代内涵及理论意蕴,揭示职业道德规范的养成机制,探讨习得路径和要求等,以促进学生对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和对教师职业的认同,进而强化其师德自觉,提高其师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