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龙广告创意分析报告 第1篇
品牌要和年轻用户玩在一起,就得熟悉他们的社区文化。
在网络语境中,年轻人常用“麻了”一词来形容极度兴奋、疲惫或惊讶的状态。比如“赢麻了”、“累麻了”、“麻了,毁灭吧”......
卫龙这支短片紧跟年轻人的网络语境,以“麻了”这一网络流行语为核心,不仅巧妙地将其产品“麻辣”的属性与这一概念相结合,还扩展出了“赚麻了”、“困麻了”、“秀麻了”三种不同情境,来加强与受众的沟通。
尤其是通过反复喊“麻了,就吃卫龙麻辣麻辣”的广告口号,让受众对卫龙麻辣麻辣的产品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同时,更是在大众心中建立一种场景认知,即“麻了”的时刻与卫龙麻辣麻辣更配。
卫龙广告创意分析报告 第2篇
这种多元布局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市场变化,更是对生意逻辑的延展。这种体系的存在,确保了有氧YOYA能够在不同市场环境中自如应对,无论大环境如何变化,他们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传统的创意热店往往寄托于一个人或一种风格,当环境变迁、风潮转变时,他们的生存空间逐渐变得狭窄。而有氧YOYA却在这样的挑战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即便是在案例稀缺的上半年,他们仍旧能够通过商业思维为品牌创造价值。
范磊明称自己是幸运的,但这种幸运并非偶然,而是源自于体系的力量。“在不同的阶段,我们有不同的客户帮助我们成长和学习。”正是这种持续学习与成长,让有氧YOYA在不断的挑战中茁壮成长。
有氧YOYA为香港置地打造的案例《翻山》全网阅读量亿+
每一个阶段的品牌需求,都能在有氧YOYA的体系中找到相应的解决之道,正是这种体系的深度与远见,确保了他们的长期稳定发展。
04.
卫龙广告创意分析报告 第3篇
第一个部分是关于包装创意。其实包装创意可能更适合在其他相关论坛讨论,但我们选择在这里与大家分享的原因是,对于卫龙来说,包装创意与内容的结合是与消费者强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关键的例子就是白包辣条的诞生。
(1)白包辣条
最初,辣条的包装形式是一个透明包装,这种形式直接展示了产品本身的食欲感,所见即所得。许多消费者在货架上看到卫龙辣条时,能够立即感受到它的香辣美味,从而想尝试看,是否跟想象中的是一个味道。这种透明包装在90年代和00年代初的儿时记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然而,在产品发展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家长或者那些未曾品尝过辣条的人,可能会对透明包装产生疑虑,认为这种产品可能来自于作坊式?生产链路是否干净?这也是早期辣条行业备受质疑的原因。
因此,2016年,卫龙进行了包装升级和更新,推出了白包辣条。这种白色包装现在已经成为卫龙辣条的主要视觉锤。白包形象传递出洁净、清爽、干净的形象,让消费者在货架上能够直接感受到这种产品带来的体验。
卫龙分享资料
(2)品牌形象转变
同时,从品牌视角出发,卫龙在线下活动和电商内容中同步更新了整体形象。我们希望这个小小的辣条能够展现比较高大上的品牌形象,扭转人们对作坊式辣条的认知,使其成为一种享受辣味的休闲零食品牌形象。
(3)引领行业标准
此外,我们还领导了行业标准的制定,推动了洁净化的自动生产,并得到了CCTV的报道,这些努力在整合线上线下、行业认证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助于改变公众对辣条行业的看法。
卫龙广告创意分析报告 第4篇
这次采访有氧YOYA,内心颇有感慨。
有氧,七年前,因为现象级破圈刷屏的招商银行信用卡《番茄炒蛋》整合营销案子而名垂中国广告营销圈,也第一次在北上广以外留下了头部广告创意公司的名号,为行业和品牌方所津津乐道。
然而,低调深耕多年的有氧YOYA,始终未曾停下脚步。如今,北京有氧也带着爆款《重生之我在卫龙做榴香师》又一次成功吸引行业及大众视野。无论是杭州还是北京,这一脉相承的创意基因,正是有氧YOYA体系的价值所在。
采访历时近四小时,80%的内容都不能播,只能切片,篇幅有限,所呈现的不过是全程含金量的冰山一角。这群疯狂的创意人,没啥特别的招数,只有满腔的热血和干劲,一句“搞,怕什么”,便能所向披靡。
还没来得及庆功,他们已经投入新一轮的战斗中。
卫龙广告创意分析报告 第5篇
除了行业和品类创新,卫龙还专注于营销创新,秉承“做好创新内容”的品牌价值观。在我加入卫龙之前,我在媒体平台和4A公司积累了十年的内容营销经验。来到卫龙后,我面临了新的挑战,如何在长期中做好品牌的内容营销。
卫龙具有几个显著的优势:首先,品牌和品类自带高热度,经常成为热门话题。其次,拥有坚实的受众基础,在过去25年中陪伴了许多90后、95后和00后的成长过程,很多人从已经读书到工作,到现在可能结婚生子,依然还喜欢吃辣条。
在公众眼中,卫龙的出圈方式,我们经常采用一些出其不意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又非常的“卫龙”。那么,如何通过内容来讲述一个既有趣又动听的故事呢?我将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我快速概述前两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今天分享的重点。
卫龙广告创意分析报告 第6篇
(1)新媒体内容矩阵
这三年来,内容营销已成为主流。在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的推动下,各品牌纷纷致力于打造显眼的新势力。我在这里先不介绍具体案例,而是快速概述一下卫龙在新媒体内容上的矩阵。
我们始终强调年轻化运营,工作内容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品牌事件营销、深度达人内容和新媒体账号运营。虽然这些内容与其他品牌相似,但卫龙所有项目都是由内部inhouse内容运营团队亲自完成,因为只有卫龙人才更懂卫龙人。
(2)卫龙显眼包
在去年9月,我们推出了一款“卫龙显眼包”,并制作了一支5分钟的视频宣传片。这在追求短平快的社交媒体环境中是一个冒险的决定。
卫龙分享资料素材
上图是去年9月份我们推出一款“卫龙显眼包”,我们想用好玩有趣实用型的周边做一次周边营销,最终发售时间是9月25日,恰巧撞上了华为的发布会,我发誓这一切都是巧合。虽然这被外界认为是一次成功的借势营销,但我们内部更倾向于认为它是一次周边营销,因为一切的成功可能都有天时地利人和的部分。当时我们并没有十足的信心,但最终4500套产品在当天因视频的热度而售罄。
卫龙分享资料素材
视频的制作是由卫龙团队与“没啥用科技”的3C发声人一起打造的内容。我们设定了每3秒一个梗的节奏,确保观众能够快速理解这是3C发布会的梗并产生共鸣。最终,这款看似平凡但却非常显眼的牛津帆布袋视频在全网引发了超过2亿的话题讨论,互动量超过220万。其中,抖音和微信视频号的转发量达到50万以上。
这次的成功对我们的团队是一剂强心针,证明了即使是3-5分钟的内容,只要足够有趣和吸引人,就能在社交媒体上实现裂变传播。
(3)麻辣麻辣外星人
2023年,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小项目。2022年底,卫龙推出了一款具有IP属性的产品,名为“麻辣麻辣辣条”。过去,卫龙的产品主要依靠外包装作为视觉锤,并没有明显的IP视觉。而这款新产品则引入了两个搞怪有趣的外星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