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方案(通用3篇)

时间:2025-05-07 08:12:59 admin 今日美文

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方案 第1篇

联合行业、产业部门,分专业、分工种、分岗位开展技能培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提升科技含量和培训效果。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7天(或56个学时)、“6天+8学时”或“5天+16学时”组织教学。培训机构要安排班主任指导学员线上学习和考核,集中学习结束后2周内完成规定学时和考试考核,纳入培训台账。依托产业园、创业园区、科技小院、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建立实训基地,提高实训教学比重。统筹用好区域内优质资源,根据需要开展跨区域学习交流。补助标准人均不超过1200元。

(三)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及管理者培训(1人)。遴选农民培训教学管理者、授课老师、实训指导教师等,传授先进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重点培训农民讲师,培育共享师资。补助标准人均4500元。

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方案 第2篇

我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和培训机构,要加强教学管理,对不符合要求、质量不高、学员反映不好的教学活动要及时整改或叫停。落实行政主管部门第一课制度,负责人要到班讲解培训政策,核实学员情况,听取学员意见。落实开班计划申请制度,未经批准,培训基地不得随意变更实施计划。落实台账管理制度,培训基地负责人对培训班台账的真实性负责。落实在线评估制度,培训班开班时,要实现培训班次和学员信息100%上网;培训班结业前,要组织学员开展在线评价,学员参评率不低于85%。培训机构、师资、教材等信息要及时上网,提高培训的规范性。落实培训效果考核制度,要对学员课堂表现、学习任务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测评,合格者发放培训证书。加大培训效果第三方评价,推动培训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鼓励组织学员参加农民职称评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培训有用性、实效性。

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方案 第3篇

按照一个完整农业生产周期的需要开展跟踪服务。各培训基地要建立稳定的跟踪服务导师团队,结合农时季节以及学员的实际需求,开展技术、信息、法律、政策等服务,解决学员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依托农技推广体系,为学员开展经常性的技术指导、咨询和服务。

积极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农民考察交流学习,组织产销对接、展览展示、论坛研讨、项目路演、技能竞赛等活动,引导成立农民协会、联合会、产业联盟等组织,促进农民抱团发展。支持农民发展多元化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与市场有效对接。依托培训班建立的QQ群、微信群,加强学员和产业部门之间互动交流,组织农技专家开展跟踪指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