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读后感言50字 通用50句
1. 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2. 检查预习:
3. 讲读结合。
4. 结束语
5. 背诵课文1-3段。
6. 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7. 提问:济南的冬天除了天气温晴、有山有水这两个特点外,作者说,这还算不上济南冬天的最大特色,你可以.总结出这个特色吗?这个胜景的独特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共同完成下列表格,要侧重意境的领会,不要止于文字上的答案。)
8. 人物评价
9. 请学生划出文中有关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推荐一句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说出推荐的理由。
10. 教学重点: (1) 学习写景抓住景物的特点, 情景交融的写法。 (2) 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11. 作者为什么能把景写得这么美呢?主要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2. 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13. 导入语
14. 解说标题
15. 作业
16. 说具体内容探究
17. 情感目标
18. 能力目标: (1) 学习写景抓住景物的特点, 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促进写作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目标让学生对写景的散文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19. 同学们又说济南的冬天美丽如画!作者在文中给我们描绘了哪几幅美景图?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吗? (出示幻灯片 (6) )
20. 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21. 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22. 文章赏析
23. 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24. 讨论并作圈点批注。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一些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讨论、发表见解,然后由教师通过辨析,帮助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得到启发,掌握知识。
25. 作品艺术手法分析
26. 主题思想:《济南的冬天》老舍一反以往厚重、富有沧桑感的现实主义风格,以轻快、自然的笔调描绘了一块冬天里的宝地。该文的主题思想即对济南特有的冬景的喜爱和赞美。通过对济南冬天场景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以及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生活情操。
27. 品味语言, 遐想人物
28. 导入激趣
29. 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0. 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31. 安排好写景的顺序
32. 重点: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33. 时间安排:引入新课(3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反馈练习(10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
34. 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作者写北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 “暖”,不着眼于“壮”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并与学生共同解答: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解答中使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抒发了赞美之情。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进行最后的课文巩固。
35.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并作赏析。
36. 提出下列问题。
37.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38. 体会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39. 首尾呼应为多种文体采用的方法之一,作者为避免结尾使用标题的照录,作了标题主词与偏词位置的互换。这一换,引起读者关注,激起赏析者的兴趣,有浅中匿深,平中藏奇之妙。
40. 同学们说济南的冬天温暖如春!请找出具体的语句佐证。
41. 三分钟演讲。
42. 语言风格
43. 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突出景物特征
44. 个人经历
45. 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46. 语言清新朴实。
47. 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48. 引入新课:我先对布置的预习作业 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用课件对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进行介绍。
49.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感情。 (2) 激发学生对家乡景物, 对祖国河山一草一木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新课改提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所以我想通过本文教学, 让学生热爱济南, 热爱祖国, 热爱家乡。)
50. 创作题材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言50字 通用72句
1. 主题思想
2. 诵读训练教学方法建议
3. 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目的是将阅读之所得转化为写作之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
4. 作者在第3小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和第5小节对水色的描写中都体现了对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5. 布置作业 :
6. 思路结构
7. 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8. 创作背景
9. 课堂总结
10. 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11. 清新朴实的语言
12. 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13. 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14. 名家点评
15. 预习指导教学方法建议
16. 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17. 继续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
18. 作者为什么说济南是一块宝地?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
19.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最初发表于1931年4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去了西南地区,因此来到被誉为“泉城”的山东省会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标题“济南的冬天”,简洁阐明了地点,节令。老舍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
20. 说字词积累
21. 聆听《济南的冬天》之韵律
22. 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3. 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
24. 理清文章脉络:
25. 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6. 注重用词用语和修辞
27. 学贵在用!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幅美丽的荷花图, 请学写一两句拟人句。 (出示幻灯片13)
28. 讲授新课:在讲授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29. 解题
30. 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 (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31. 背诵课文后半部分:a类
32. 说作者
33. 文章结构
34. 文学思想
35. 比较阅读。一是可以将本文和刚刚学过的朱自清的《春》相比: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名篇,但在.写作方法、文章构思和语言运用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与《春》进行比较,在比较学习中能够加深对两种不同风格的认识;二是跟老舍的《济南的秋天》进行比较阅读。老舍先生的《济南的秋天》与课文《济南的冬天》是姊妹篇,写法上有很多相同之处,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一定能起到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进一步掌握写景散文的一般阅读规律。可让学生将这两篇文章作个比较,看看从选材、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修辞手法等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36. 代表作品
37. 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 (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38. 学生朗读课文
39. 知识目标: (1) 会读会写课后“读一读, 写一写”词语。 (设计意图:新课标认为, 语文的基本素养要通过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来获得, 所以课堂落实双基依然是语文课堂的重点和要点。) (2) 积累文中优美语句。 (设计意图:“没有背诵积累就没有语文”, 学习名家之作就是想让学生积累和运用, 让美文美篇能深入学生之心, 用时皆能信手拈来。)
40. 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41. 比喻与拟人手法的运用
42. 欣赏美景, 感受自然
43. 完成掌握语文本课的有关内容。b类
44. 问题设计:
45. 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46. 知识目标
47. 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样表达的?
48. 学生总结课堂,并谈一下学了比喻、拟人修辞后对于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
49. 小结
50. 难点:景物描述的方法。
51. 大家想不想一饱眼福, 来看看这些美景图啊?
52. 分析第一部分:
53. 济南的地形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决定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54. 学生自己小结:比喻句、拟人句有什么妙处? (出示幻灯片12)
55. 作品原文《济南的冬天》
56. 堂上练习:
57. 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58. 走近作者———老舍
59. 语言具有一种内在的旋律美。
60. 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61.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62. 板书设计 :
63. 人物影响
64. 能否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济南冬天的天气?
65.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66. 能力目标
67. 说整体感知
68. 婚姻家庭
69. 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70. 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71. 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
72. 运用精妙的修辞,使文章富有情感。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言50字 通用23句
1. 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2. 学习新课
3. 抓住能表现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描写景物
4. 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5. 作者简介
6. 教学难点:怎样去赏析一篇情景交融的美文。
7. 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8. 抽签提问
9. 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10. 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11. 情景交融的写法
12. 巩固生字生词。a类
13. 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语解答课后练习题一,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
14. 体会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述的方法。
15. 纪念故居
16. 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17. 《济南的冬天》因“冬天”为中心词,见此马上会生冬天之感:朔风扑面,大雪纷飞,厚雪冰棱,无一不透出一股袭人的寒气。可读过全文,响晴取代了暗晦,阴冷被煦暖替换,作者结穴为“冬天的济南”,把中心词换成了“济南”,则突出了济南的冬天特有的韵致,使读者经历了从切肤之冷到响睛之暖的转化,确实胜八一筹。
18. 6人背书片断
19. 人物趣事
20. 把握品味作者的情感
21. 选择你最爱的一幅图来想读, 边读边想象出那幅画来。
22. 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3. 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