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读后感言(必备247句)

时间:2025-02-12 09:38:33 admin 今日美文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言 必备81句

1. 布置本课课后练习:抄写课后的生字词。

2. 讲读结合。

3. 抽签提问

4. 让学生把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画出来,并要求对其进行赏析。

5. “虎妞”是老舍作品《》中的一个主要

6. 体会作者蕴含在景物描写中的感情

7. 想想,文章怎样由写总特点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8. 写景的五种手法。

9. 齐读本段

10. 冬天的美食也值得尝试

11. 这是写作方法:对照比较法。

12. “虎妞”是老舍作品中的一个主要人物。

13. 作业

14. 时间安排:引入新课(3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反馈练习(10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

15. 我想请个同学来读一读第一段,那位同学勇敢站起来呢?

16. 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其他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用所给的赏析句子格式进行赏析练习。

17. 研读第一小节:

18. 小结

19. 问(图三)

20. 解说标题

21. 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22. 培养欣赏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23. 巩固生字生词。a类

24. 教师补充:(写作背景)

25. 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 (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26. 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7.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28. 赏析句子:“山上的矮松越发・・・・”“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29. 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30. 赏析具有修辞手法句子的答题格式。

31. 抓住景物特征写景,选用恰当比喻,朗读并背诵。

32. 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33. 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小雪覆盖下小山的风韵。“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教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此句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山们穿着一道儿白的雪和一道儿暗黄的草色裁剪成的花衣,而且这花衣还在不时地随风飘动,在飘动中怎能不引起读者的怀想,那就是要看一看他或她的肌肤,那肌肤是什么,它不由得使人想起那暖暖春色,那嫩绿的小草,那点缀的野花。再如,“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它写出了黄昏时山上的薄雪在夕阳照耀下的羞涩情态,将特定时候的景物神韵尽收笔端,令人叹服。等等。

34. 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 (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35. 齐读第四自然段

36. 6人背书片断

37. 俗话说,美文不厌百回读。老师也非常喜欢读这篇文章,想和同学们比比谁更能读出课文的美,好不好?老师占个先手,范读第三节,请同学们来点评。

38. 全段的朗读要求: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都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39. 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40. 下列作品是老舍创作的是

41. 第一自然段首先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接着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再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最后把济南与整个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这主要运用了_____手法。

42. 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43. 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44. 发表看法

45. 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46. 通读全文,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47. 《济南的冬天》因“冬天”为中心词,见此马上会生冬天之感:朔风扑面,大雪纷飞,厚雪冰棱,无一不透出一股袭人的寒气。可读过全文,响晴取代了暗晦,阴冷被煦暖替换,作者结穴为“冬天的济南”,把中心词换成了“济南”,则突出了济南的冬天特有的韵致,使读者经历了从切肤之冷到响睛之暖的转化,确实胜八一筹。

48. 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49. 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50. 提问,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总起作用)

51. 全文以短小句式为主,如“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名手画吧。”再如“这块水井,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向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它体现了节奏明快之特征,而这正与文中景物的清亮秀丽格调相符合。

52. 学习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53. 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54. 解题

55. 朗读、感悟:

56. 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运用所给的赏析格式,想让学生对其进行赏析,再给出答案(在PPT上)。

57. 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58. 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59. 体会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述的方法。

60. 教学过程设计

61. 第二自然段为过渡段,怎么个过渡法?(承上启下)

62. 听

63. 作者在第3小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和第5小节对水色的描写中都体现了对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64. 下列作品是老舍创作的是()

65.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66. 课堂总结

67. 引入新课:我先对布置的预习作业 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用课件对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进行介绍。

68. 作者简介

69. 诵读训练教学方法建议

70. 提问:济南的冬天除了天气温晴、有山有水这两个特点外,作者说,这还算不上济南冬天的最大特色,你可以.总结出这个特色吗?这个胜景的独特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共同完成下列表格,要侧重意境的领会,不要止于文字上的答案。)

71. 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72. 导入

73. 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

74. 比(图二)

75. 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76. 课题导入。文体、作者。(图一)

77. 让学生把段落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画出来,并进行赏析。

78. 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样表达的?

79. 学生选择词语,并阐述理由。

80. 知识目标

81. 思路结构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言 必备30句

1. 提到冬天,你会有什么感觉?会想到些什么?

2. 阳光下的小山——暖和安适的小摇篮

3. 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4. 逐段解析。第三自然段

5. 本段如何写景?(提问)

6. 研读第5自然段:

7. 难点:景物描述的方法。

8. 总结:

9. 情景导入 (出示课题)

10. 导入新课

11. 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习的生字词,生字义。

12. 趁着雪季来一次雪景游

13. 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14. 背诵课文1-3段。

15. 能力目标

16. 布置任务:

17. 能有感情的熟练朗读课文

18. 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19. 运用精妙的修辞,使文章富有情感。

20. 继续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边圈点批注的习惯。

21. 播放PPT关于字义一张,让学生再温习一遍,并在黑板上板书,回忆上次课的 几个多音字的读音及用法,再补充几个漏掉的多音字(着、看)

22. 美文美读

23. 提出下列问题。

24. 明白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25. 两个“卧”字的作用。

26.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27. 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8. 理清文章脉络:

29. 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30. 但是济南呢?“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言 必备84句

1. 小组交流

2. 试

3. 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 板书(找出文中几个多音字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上台标出来,其他同学则对其注音进行评价改正,然后教师重点讲几个多音字:澄、薄、看)

5. 人们为什么“面上含笑”,作用是什么?(提问,并适当做出解析)

6. 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7. 清新朴实的语言

8. 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老舍的情况?(阅读注解一)

9. 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10. 比较阅读。一是可以将本文和刚刚学过的朱自清的《春》相比: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名篇,但在.写作方法、文章构思和语言运用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与《春》进行比较,在比较学习中能够加深对两种不同风格的认识;二是跟老舍的《济南的秋天》进行比较阅读。老舍先生的《济南的秋天》与课文《济南的冬天》是姊妹篇,写法上有很多相同之处,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一定能起到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进一步掌握写景散文的一般阅读规律。可让学生将这两篇文章作个比较,看看从选材、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修辞手法等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11. 学生朗读课文

12. 情景交融的写法

13. 做(图五)

14. 温泉是冬天的最佳选择

15. 教学重点难点

16. 课后反思

17. 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那本课的景物描写又是如何围绕这一特点展开的呢?我们先来看第二段。

18. 体会本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品味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

19. 课时安排:两课时

20. 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21. 提问,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原因。(地理)

22. 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

23. 三分钟演讲。

24. 说作者

25. 能说一下为什么会“温晴”吗?理由是什么?

26. 老舍曾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被授予“”称号。

27. 用小摇篮来比喻济南城周围的那圈小山,并把小山当着人来描写。你看,“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自然会使读者想起婴儿在摇篮里的情景,那是怎样温馨的一个画面。婴儿除了母亲的怀抱,还有哪里抵得上摇篮的温暖舒适呢。这些小山就象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呵护着小小大的济南城。不是吗?

28. 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29. 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30. 本段写水,怎样写?(扣住“暖”字,突出水“温晴”的特点)结合PPT

31. 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32. 堂上练习:

33. 学生总结课堂,并谈一下学了比喻、拟人修辞后对于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

34. 情感目标

35. 有诗云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因此讲到济南一定得说说它的山水,那么,在文章中,作者用哪句话对有山有水的济南美景做了总体的概括描写。

36. 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7. 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38. 背诵课文后半部分:a类

39. 总结:薄雪覆盖下的山——穿上花衣服。

40. 品味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

41. 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42. 板书设计 :

43. 明确:课文紧扣“暖”字,写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写水中的水藻“把终年贮藏的绿色全拿出来”,所以它“不忍得冻上”。水还多情地让“长枝的垂柳在水里照个影儿”。

44. 说具体内容探究

45. 主题思想

46. 全班同学齐读第一自然段

47. 文章所描写的景物可以总结为几幅图景?

48. 说整体感知

49. 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50. 读课文

51.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52. 课文导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是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的《为政》篇,想必同学们都已经学过了,那么现在请一位同学来告诉老师“温故而知新”的意思。(提问)我们只有在不断学习新知识时温习旧的知识,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切换到上次课的内容)

53. 出示关于“赏析具有修辞手法句子的格式”并要求学生记下来。

54. 自由朗读,整体把握。

55. 提问,拿什么和什么进行对比,突出了什么地方的什么特点?

56. 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57. 冬天的济南是即冷且暖心的

58. 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

59. 问题设计:

60. 说

61.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62. “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

63. 展开朗读比赛

64. 读课文的第一段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揭示济南冬天的特征的?

65. 以前我告诉大家,写景的方法大家还记得有哪些?

66. 继续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

67.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

68. 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69. 哪些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70. 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71. 语言具有一种内在的旋律美。

72. 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73. 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74. 预习指导教学方法建议

75. 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76. 回忆《春》中老师教授的写景的五个点。

77. 出示PPT关于字义一张,全班同学每个词齐读两遍。

78. 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79. 体会本文抓住特征生动描写景物的特点;

80. 教学目标:

81. 布置作业 :

82. 检查预习:

83. 研读第二小节:

84. 将课文科学合理的分成四个段落,并说明你这样分组的理由。(冬天的特点—山景—雪景—水景层次。)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言 必备52句

1. 那谁说说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

2. 学习新课

3. 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4. 请学生划出文中有关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推荐一句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说出推荐的理由。

5. 大家看了课题,你得到了那些信息?(地点是济南,季节是冬季)

6. 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7. 分析第一部分:

8. 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语解答课后练习题一,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

9. 导入语

10. 用对比凸现济南冬天的天气特征。与北平相比,济南的冬天是没风声的;与伦敦相比,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与热带相比,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最后的对比是济南冬天的总体特征,后文的山水的描绘均是围绕这个特征来写的。

11. 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12. 学习本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进行描写的方法。

13. 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14. 首尾呼应为多种文体采用的方法之一,作者为避免结尾使用标题的照录,作了标题主词与偏词位置的互换。这一换,引起读者关注,激起赏析者的兴趣,有浅中匿深,平中藏奇之妙。

15. 完成掌握语文本课的有关内容。b类

16. 说字词积累

17. 讨论并作圈点批注。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一些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讨论、发表见解,然后由教师通过辨析,帮助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得到启发,掌握知识。

18. 回答前一张PPT中关于“想一想”中的四个问题。

19. 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20. 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21. 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目的是将阅读之所得转化为写作之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

22. 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23. 学生点评

24. 把握品味作者的情感

25. 出示PPT 关于文中生字音,并让全班同学朗读两遍。

26. 语言清新朴实。

27. 本文的作者是谁?

28. 美文美结

29. 重点: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30. 总结。

31. 解析第一自然段(以学生自主理解为主,教师提问,并根据学生给出的正确答案及PPT上的板书设计串讲起来)

32. 研读第三小节:

33. 选出代表

34. 济南的地形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决定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35. 讲授新课:在讲授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36. 冬天体验冰上运动

37. 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38. 边朗读(大声朗读),边勾画生词,查工具书,准备朗读比赛。

39. 提问,作者觉得这样的济南冬天是怎样的?(奇迹、怪事)

40. 想想看,作者有没有告诉我们济南冬天的特别之处呢,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呢?

41. 提问,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济南的冬天的什么特点?(温晴)

42. 体会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43. 综合意见

44. 美文美说,整体感知

45. 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46. 比喻与拟人手法的运用

47.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48. 提问,本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主要是对比)

49. 大家公认的优美段落齐声朗读

50. 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作者写北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 “暖”,不着眼于“壮”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并与学生共同解答: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解答中使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抒发了赞美之情。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进行最后的课文巩固。

51. 提问,从这些对比及作者态度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济南真的算个宝地)

52. 教学方法:讲读结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