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市场调研报告 第1篇
小鹏汽车市场调研报告 第2篇
关注因素:关注因素TOP5为电池和续航、智能驾驶、空间、舒适性、外观。用户期望续航400公里以上,智驾助新手及长途驾驶,大空间满足休息、乘坐舒适和装载需求。
选择原因:智能驾驶、价格与权益、电池和续航、空间、智能座舱是选择小鹏P7+的TOP5因素,虽智驾排名第一,但因智驾选择小鹏P7+的用户仅占,其吸引力不及华为智驾。用户未对比其他品牌直接锁定小鹏P7+,看重其性价比、设计风格、智能化等。小鹏P7+最大竞品为小米SU7,若不选小鹏P7+,车主会选小米SU7,其战败因是等车时间长和价格高。Model Y、汉EV、极氪007也是重要竞品,各有战败原因,如Model Y舒适性差、价格贵、智能化不足,汉EV后备箱空间小、底盘低、平台和设计风格传统,极氪007担心售后和背刺。
典型用户画像与观点
未婚男青年:如温先生,29岁未婚媒体记者,购车用于上下班通勤、回老家和短途出游。关注品牌、舒适性和智驾,对比多品牌后选择小鹏P7+,因其智驾缓解疲劳、底盘高空间大、舒适性配置齐全,同时也对续航、减配和智驾在特殊天气下表现有顾虑。认为小鹏品牌有触底反弹之势,像国内版特斯拉。
新晋奶爸:王先生,31岁四口之家体制内工作,增购车辆用于上下班通勤和带家人短途出游。看重空间、舒适性、性价比和品牌,对比多款车型后选择小鹏P7+,因其舒适性配置高、空间大、智驾水平较好且性价比高,认为小鹏是技术趋向型品牌,类似特斯拉,建议其加强营销宣传。
小鹏汽车市场调研报告 第3篇
现金流充裕
今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汽车销售收入为人民币88亿元,同比上升,环比更是上升。汽车毛利率也来到了,对比来看,去年同期是负,而今年二季度为。
营收增加,毛利率继续提升,让小鹏的亏损持续收窄。三季度净亏损只有亿元,要知道去年这个时候,公司净亏损有亿元。但对比二季度的亿元来说,亏损还在扩大。
这可能跟销售成本有关。财报显示,三季度,公司销售成本为人民币亿元,同比仅下降,环比却上升。价格战下,小鹏的产品售价不断降低,卖得越多,成本难以下降,利润也就难以增加。
当然,何小鹏在业绩沟通会上将P7+称之为“毛利改善的新起点”,这也意味着P7+交付后情况可能会有改观。
在研发上,小鹏三季度投入了亿元,同比增加。研发占营收比例为。
当然,即便成本降不下来,公司仍在亏钱,小鹏也有亏钱的底气。截至2024年9月30日,小鹏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亿元。
账上有钱不怕花,何况二季度小鹏的现金流为亿元,一个季度过去了,仅花掉了亿元。如果以这个速度来计算,这些钱至少够小鹏挥霍5年。
何小鹏在财报沟通会上更有信心,“预计四季度在手现金回到400亿元的水平”。
除了有钱以外,小鹏更有订单。
万元起售的MONA M03爆单并不是始料未及。在M03上市前,何小鹏在公司十周年的全员会演讲中透露,MONA订单超G6同期,已经提前做好了稳定供应链,生产已准备就绪,争取上市即交付。
上市两个月连续交付过万,也证明何小鹏确实做了准备。但这些准备仍然不足。
一款A级纯电轿车,在一众强敌中出现爆单盛况,甚至订单可能冲击10万台,这种情形只在小米SU7上市之际发生过。小鹏当然猝不及防。于是出现了MONA M03准车主最长要等17周,接近4个月,甚至会出现错过以旧换新政策窗口期的情况。
针对MONA M03车型交付延迟问题,何小鹏也表示,工厂11月、12月会提高30%至40%的产能。2025年春节前月产能目标为2万台。
再加上在手订单三万的P7+也已经开始交付,小鹏的压力已经不在销售端,而在供应链。何小鹏在财报沟通会上表示,“目前,M03和P7+都已开启双班生产。”
今年1-10 月,小鹏汽车已经交付新车122478 台,10 月单月交付了23917 台。此后每个月,小鹏只需将稳定供应链,交付量还会稳步增加,月销3万已经可计日而待。
在财报上,小鹏汽车对四季度也是充满期待,预计四季度将交付万辆新车,营收可达人民币153-162亿元。
但四季度,还不是小鹏的巅峰时刻。
小鹏汽车市场调研报告 第4篇
小鹏汽车致力于通过探索科技,引领未来出行变革,做“未来出行探索者”。公司总部位于广州,在北京、上海、深圳、肇庆、扬州等地设有研发中心,并在肇庆和广州布局智能制造基地。同时,小鹏汽车面向全球进行研发和销售布局,已在美国设立研发中心、在欧洲多地设立分公司。小鹏汽车坚持全栈自主研发智能辅助驾驶软件和开发核心硬件,为用户带来卓越的智能驾乘体验。2020年8月27日,小鹏汽车正式登陆纽交所,募资规模打破当时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IPO纪录,股票代码为“NYSE:XPEV”;2021年7月7日,小鹏汽车挂牌香港联交所,股票代码“”,成为首个在中国香港和美国纽约两地双重主要上市的中国造车新势力。
更多信息,欢迎登陆小鹏汽车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