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班培养方案 第1篇
1.专业定位
培养师德高尚、酷爱基础教育事业、数学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数学教学能力较强、数学教育研究水平较高的中学师资。
2.培养目标
具有现代数学教育理念;受到严格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教学技能训练,具有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和数学教育理论素养,既包括数学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又包括数学教学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数学教育科研能力,能综合运用数学、数学教育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发现、分析、解决中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具有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和学会反思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既能在毕业之后较快地适应中学数学教育工作,又能在专业发展中具有良好的潜质,通过后续培养能较快成长为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卓越班培养方案 第2篇
1. 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增设理论课程的实践环节,增强实践教学和教育科研训练环节,培养学生的中学数学教学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
2. 依托贵阳市优质中学,共建中学卓越数学教师人才培养创新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遴选基地导师队伍(见附件2)。通过创造条件,将实践教育基地打造成为供实验班学生开展“一边教、一边学、一边研究、一边熟悉中学教学实际”的四位一体化平台。
(1)实践教育基地为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专业“卓越教师”实验班学生提供必要的实习实践条件,安排优秀教师作为“卓越教师”实验班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实践导师,每位实践导师指导3-5名学生,承担其日常教学常规环节的训练与实践的指导,完成教学见习、教学实践、开展教学研究等实践活动;
(2)实践教育基地为实验班学生在“教育硕士”阶段创造开展数学教育教学科研的基本条件。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成立“实验班导师小组”(5-7人),导师小组与实践教育基地相关人员一起,遴选具有较好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基地数学骨干教师与“实验班导师小组”,共同组成“实验班导师团队”。
校内导师职责:负责制定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引导并督促该方案的实施,检查实施效果,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时提出培养方案(必要时)的修订意见;负责与基地导师联络、协调和沟通。
实践基地导师职责:指导实验班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探索教法;针对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与校内导师一起提出具有现实意义和一定理论价值的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提出研究方案,带领或指导实验班学生进行研究。
(3)实验班学生跟随基地导师实行“按学期轮换”,即学生跟随某位基地导师一学期后,下一学期应换另一个(基地)导师。但一般不更换校内导师。
3. 设置“教育见习与教学实践指导”课(5个学期,每学期36学时)。
在第4-8学期的教学安排中,要求每周1-5要空出一天让学生到实践基地跟班教育见习和开展教学实践技能训练。为保证这“一天”的实效,特设置“教育见习与教学实践指导”课。
该课程的教学任务:督促学生根据在基地所跟班级的教学进度完成见习前的备课和模拟教学,交流见习感想。
该课程的教师职责:检查学生的“见习教案”和模拟教学情况,从教育理论的高度总结学生的见习感想。
4. 加强民族地区的跨文化数学教育研究---突出特色
根据贵州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实际,从理论到实践开展跨文化数学教育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少数民族数学文化的背景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数学教育现状调研、少数民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少数民族双语数学教学研究、民族地区数学教材和教法改革研究等。(相关背景: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贵州师大吕传汉教授和汪秉彝教授领导的数学教育研究小组提出并组织开展了跨文化数学教育研究,该研究被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誉为“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研究工作开了先河”。)
5. 开设“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研究”课程,增强学生问题探究的教学能力,体现科研为教学服务。
该课程立足于贵州师范大学有关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研究的已有成果,旨在通过对有关数学情境与提出数学问题教学的探讨,帮助学生获得适应中学数学课程发展需要的、有关数学教学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相关背景:2000年,贵州师范大学吕传汉教授和汪秉彝教授领导的数学教育研究小组在国内开创性地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模式。该模式被认为是“一项植根于中国、具有中国特色并借鉴了发达国家先进教学经验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顾明远)。目前,有关该模式的教学研究已由贵州拓展到云、川、渝、京、苏、浙、粤等地,相关成果先后被中国教育学会(2005)和贵州省教育厅(黔教办学[2006]40号)推广。
6. 定期举办“数学教育论坛”(讲座+研讨),邀请数学教育专家、名师来学院讲学,帮助学生了解中学数学教育现状、动态,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反思。
7. 定期举办“数学教学技能竞赛”、“中学数学解题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中学数学教育的热情,增强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
8. “实验班”学生的选拨方案(详见附件3)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一年级学生均可自愿申请加入“卓越教师”实验班。在自愿报名、提出书面申请(见附件4)的基础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基本条件审查和面试环节,择优选拔,选拔总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
9. 淘汰机制(详见附件5)
为了保障实验班的卓越效果,将在第五学期末和第七学期末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查,对不符合培养条件的,要劝其退出实验班,进入普通师范班。对退出后的空缺名额,在普通师范班中择优选拔补充。
卓越班培养方案 第3篇
1.人才培养规格的依据
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需要,也是高等师范教育自身应有的价值追求。“卓越教师”的理想规格包括三个方面的构成要素: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1)专业精神,即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主要体现为以师为乐的人生生活方式、以师为荣的人生价值实现方式和以师为贵的生命意义存在方式。
(2)专业知识,主要包括:通识性知识、数学的专业知识、数学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其中,通识性知识指的是教师拥有的利于开展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普通文化知识。其要义在于“博”。专业知识指的是教师具有的数学学科的专业知识,其要义在于“深”。
(3)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等。其中,教育能力指的是教师寓教于育的能力,其根本意义在于促进学生成人。教学能力指的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完成教学任务的专业能力,其根本意义在于促进学生成才。教学管理能力指的是教师具有的对学校、班级、活动等管理能力,其根本意义在于促进教育成功。教学研究能力指的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其意义在于促进教师成器。
2.培养规格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受到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基础;
(3)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了解教育研究与改革发展的新成果、新动态,具有基本的教育管理能力,能胜任中学数学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
(4)具有一定的数学教育研究能力,能应用数学和数学教育的相关知识解决中学数学教育教学问题。
(5)了解数学及其相关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动态,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6)有较强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熟练掌握常用的数学软件,能够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育;
(7)参与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测评并获得相关的教学技能证书。
五、主干学科:数学,教育学。
六、相近学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卓越班培养方案 第4篇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和省级示范专业。
国家级教学团队——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师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数学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3项省级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数学”。
省级优秀重点学科——“数学教育”。
贵州省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信息与计算科学。
3个研究所——数学教育研究所、计算数学研究所、多媒体CAI研究所。
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